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持久驱动力,对于培育国内需求市场和畅通国内大循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回顾过去75年,我国消费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跨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52年的277亿元大幅增长至2023年的47万亿元。这一显著增长不仅体现在消费市场规模的扩大上,更在于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供给体系的不断完善。
2024年,在促消费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出更加蓬勃的发展态势。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落地实施,有效激发了各领域的消费潜力,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消费市场亮点频现。从传统消费到新兴消费,从物质消费到服务消费,各类消费形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汇聚成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引擎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新技术催生新消费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激发消费新潜能、引领消费新潮流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实践,更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近年来,假日经济、夜间经济、研学经济等新型消费模式悄然兴起,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引人注目的新亮点。其中,沉浸式体验、亲子研学、文旅融合等消费潮流的持续升温,极大地推动了出行经济的繁荣,让假日经济焕发出新的光彩,文旅消费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火热态势。与此同时,区域首店、行业首牌、品牌首秀、新品首发的“四首”经济也在加快发展,它们不仅为消费市场带来了新动能,更为城市消费升级点燃了新的引擎。
在新消费趋势的推动下,新型消费不断拓展其边界。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应运而生,为消费者构建了数字化、沉浸式的交互界面和个性化体验。这些新型消费模式一方面精准对接并满足了数字时代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另一方面也通过扩容增量拓展了前沿技术的应用空间,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了进一步发挥新型消费的牵引作用,我们需要着力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如打造赋能文旅、沉浸式体验、零售新业态等数字消费新场景,同时大力培育高端医疗、远程医疗等新的健康消费增长点,并着重开辟绿色健康餐饮消费、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等绿色消费新的细分市场。
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总额持续攀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13年的13220元增长至2023年的26796元,彰显了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7万亿元大关,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2.5%,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2024年以来,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消费市场呈现出平稳增长态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高。同时,新型消费业态的快速发展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消费品的更新换代,提升了消费品质;消费券的发放直接刺激了消费需求,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复苏和发展;新型消费业态的蓬勃发展则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多样的购物体验,同时也为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的增长点。为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近期多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再度加码,力度更大、范围更广,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前期发放的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逐步转化为实物工作量,政策统筹和综合施策的效果逐渐显现,形成了促进消费的政策合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更加稳固。
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的着力点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稳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消费需求也随之呈现出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升级趋势。这一变化不仅深刻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和不懈追求,也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完善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仍面临一些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改善供给质量,增加有效供给,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应把提振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充分发挥投资在优化供给结构中的关键作用,加速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消费市场供需两旺的态势,不仅是中国经济巩固回升向好态势的生动体现,更充分展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独特优势。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今天,由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催生的各种新消费业态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消费市场格局。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支撑下,消费潜力将在新质生产力与新型消费的双重驱动下得到持续释放。因此,我们应准确把握发展的时与势,以提振消费为重点,不断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完善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长期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