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大国基理 > 正文

【大国基理】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着力写好五篇“文章”

幻灯片-大国基理

乡镇党建模式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从最初的基层党组织建立,到后来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再到如今的多元化、信息化发展,乡镇党建模式一直在不断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变化。一方面,乡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乡镇党建模式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需求的多样化,乡镇党建模式仍然面临着不少新问题新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变化。

黄村镇作为京南重镇,基层治理形态复杂多样、矛盾问题多元。为创新乡镇党建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在面向基层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探索推动党建引领“思想、组织、制度、资源、科技”五篇“文章”共答,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推动了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

做好“思想”文章,锤炼党员干部“大格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思想引领”是前提,要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国之大者”。

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班子会、党员会、谈心谈话等形式交流意见建议,让每名党员干部都能以全镇“一盘棋”的格局去思考问题、干事创业,从而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工作共识,使全镇党员干部形成“一条心、一股劲、一个调”的协作精神。正是因为有了思想上的统一,党员干部在大事面前才能做到风雨无阻、坚守一线、舍小家顾大家,圆满完成了搬迁腾退、创城创卫等一项又一项重大任务。实践证明,做好“思想”文章,是基层治理凝心聚力、团结统一的前提,只有做到思想引领,才能保证行动上的主动,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魄力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动力,在复杂的基层治理工作中担当作为、建功立业。

做好“组织”文章,织多元联动“大网络”。基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到“组织有力”是基础,要通过规范组织设置,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将组织资源转化为治理资源,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实践过程中,黄村镇以夯实基层党组织体系为重点,将现有的142个党组织、3884名党员全部纳入,构建并不断完善“镇党委—村社、企事业单位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的四级组织架构,并先后成立了狼垡地区和大兴新城西片区联合党委,将镇、村居和辖区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有效整合,实现了基层治理的党建网络全覆盖,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做好“组织”文章,是把党的领导植根基层的重要基础,只有织密多元联动的基层党组织网络,才能强化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联系,将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在基层更好地贯彻落实到位,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做好“制度”文章,构建共治共享“大体系”。基层治理事务繁杂,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其关键在于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实现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实践过程中,黄村镇不断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通过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进一步拓宽全镇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打通经营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新就业群体等参与基层治理的途径,促进政、企、社、民不同主体加强合作,引导社会各方依法参与基层治理事务,在人居环境治理、出租房屋管理等工作中都取得了扎实成效。实践证明,做好“制度”文章,是构建基层共治共享体系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制度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基层治理现代化,才能依法有序吸纳各方力量、激发自治活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做好“资源”文章,打造互融互通“大平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能够把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集中起来办大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同样需要发挥党统筹协调的优势,实现资源的互融互通共享。

实践过程中,黄村镇探索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创新推出村庄社区化、组织化、产业化管理新模式,把每个村的土地、房屋、树林、农田、建设用地指标等资源进行捆绑,从“把蛋糕做大”的角度出发,由党委政府对各村资源要素进行统筹,根据市场效益需要,统一规划调剂、统一经营分配,实现了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实践证明,做好“资源”文章,是新形势下基层治理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基层资源互融互通,才能有效补短板、强弱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有力推进基层各项事业发展。

做好“科技”文章,盘活线上线下“大数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新形势下的基层治理,必须要做到“科技赋能”,盘活利用线上线下信息资源,实现技术创新与治理创新的深度融合。

实践过程中,黄村镇打造镇级“天网”,运用前沿科技建成“一网统管”的镇级综治指挥中心,实时收集镇域内海量数据,构建智慧化网络,有效汇聚自然资源、重点项目等各类信息,实现全镇基础信息一屏总览,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同时实时监测重点区域情况,自动识别占道经营、违规停车等违法违规行为,织牢织密安全防护网,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践证明,做好“科技”文章,是加强新形势下基层治理的必然选择,只有与时俱进运用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才能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基层治理实现“整体智治”。

黄村镇通过“思想、组织、制度、资源、科技”五篇“文章”共答,构建起具有特色的党建生态圈,实现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社会进步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匹配工作实际的智慧党建平台,增强党建工作的互动性和吸引力,将区域内的网格在更高维度上融合在一起;搭建出共治、共享、共进的平台,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这种模式将党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实现了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发挥出基层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和支持,进一步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面对新挑战,只有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持续推动五篇“文章”共答,下好创新党建工作模式这盘棋,才能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创造出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作者: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陈杰)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