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以强化六个力量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路径研究

——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为例

一、研究背景

(一)学深悟透用好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政治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指导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实践形成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不仅深化了我们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作出了重要原创性贡献,为在新征程上解放、发展、跃升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开展本课题研究,能够促进国有企业深刻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内涵与意蕴,深刻把准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走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勇作表率,彰显国有企业“六个力量”。

(二)助推国有企业践行“六个力量”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提出了“六个力量”的要求: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开展本课题研究,能够帮助国有企业深刻领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策部署,推动国有企业优化产业布局,打通、融通新质生产力发展下的新型生产关系,实现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有力践行“六个力量”。

提高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的根本需要

能源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江苏考察时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搞好统筹兼顾,注意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全局与局部、政府与市场、能源开发和节约利用等关系,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开展本课题研究,能够帮助国家电网公司加强新质生产力也是绿色生产力的认知,促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尽快实现能源安全领域高水平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

二、理论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的理论指导;关于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进行多次重要论述,是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指南。课题组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与改革发展、加强能源高质量发展等重要论述,形成理论逻辑如下:

(一)深刻把握好“六个力量”的三重属性

2016年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国有企业“六个力量”的目标要求,深刻阐明了国有企业具有天然的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政治属性体现在承担国有企业政治责任,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因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基础,必须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确保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经济属性体现在承担国有企业经济责任,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壮大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因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国有企业必须在提高发展推动力中勇担排头,坚决维护股东的权利、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社会属性体现在承担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因而,作为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不同于其他所有制的企业,必须持之以恒提高支撑保障力,全力服务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保障。

微信截图_20241119102511

图 1深刻把握好“六个力量”的三重属性

(二)深刻把握好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一是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出发,把握其“创新”的关键。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抓好“创新”这个核心,必须注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进发展方式创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生产力系统的构成要素中,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资本的积累形成的产业会影响劳动生产力的大大提高,制度创新是影响劳动者、生产资料、科学技术作用得以规模化效能化发挥的关键,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唯一积极能动的要素。因而,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创新之“源”;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与保障,是创新之“本”;发展方式创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是创新之“路”;体制机制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管理引擎,是创新之“力”;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是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是创新之“基”。

图 2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出发把握 “创新”的关键

从党中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能源高质量发展要求出发,把握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关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要着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式本身是绿色生产力,与加快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具有一致性,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一脉相承。因而,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力的要点在将科技创新与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融合、产业创新与新能源产业发展融合、体制机制创新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融合、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全面支撑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能源高质量发展

微信截图_20241119102700

图 3把握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关键

(三)把成为“六个力量”与发展新质生力贯通起来

成为“六个力量”是国有企业的终身命题,是国有企业发展的价值追求。当前正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始终牢记国有企业天然的政治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力,在发挥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中勇当排头,探索将“六个力量”与发展新质生产力贯通起来。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要点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保障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不偏离;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要点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不浮于表面、不困于现状,笃实谋划、规划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要点为要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能源高质量发展融合起来,推进科技创新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融合、产业创新与新能源产业发展融合、体制机制创新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融合、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融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全面融合,促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要点为以更加开放共享的理念,在国际业务中注重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要点为加强国企带非公企业,助力产业链上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要点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凝聚好广大党员与职工群众的力量。

图 4把成为“六个力量”与发展新质生力贯通起来

(四)准确把握以践行六个力量为目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

谈及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是先立后破,首先要明确立与破的内涵。“立”主要是指创造出新机制、新技术、新业态等新事物,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破”则是指摒弃旧机制、旧技术、旧业态等旧事物,为新的发展腾出空间。二是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各产业的已有基础,在全面审视区位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循着不同产业的发展规律和不同地区的空间成长规律,具体产业具体分析,具体地区具体布局,通过分区域施策、分产业施策,因地制宜统筹各类产业发展。三是分类指导,对新质生产力的内容要分类,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转型产业要分类;对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绿色技术、环保技术、颠覆性的技术、属于卡脖子工程的技术,要进行分类;对新质生产力层次要进行分类、分解和分管,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基层国企的目标使命任务形成有差异的监管方式。

三、现状调研

(一)知名专家观点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方向,着力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和质变。着力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贯通、融合发展,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着力创造和应用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推动劳动资料迭代升级,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整合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各方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造更多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硬科技”。着力拓展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重点,拓展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能够不断开辟生产活动的新领域新赛道,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着力推动更高水平的生产力要素协同匹配。推动产业组织和产业形态变革调整,不断提升生产要素组合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国际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打造广泛参与、资源共享、精准匹配、紧密协作的产业生态圈,加速全产业链供应链的价值协同和价值共创。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认为,国有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走在前列,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和能力支撑,表现在五个方面:国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优势,具有重大创新成果优势,具有较大规模经营优势,具有行业支配地位优势,具有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同时,季晓南认为国企要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首先,健全国企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继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建立履行战略使命评价体系,有效激发国企创新动力活力,营造国企大胆创新发展环境;其次,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前布局未来产业,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再次,建立国企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健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把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融入经营业绩考核,完善中央企业重大科技项目突破列入经营业绩考核范围、中央企业科研投入视同利润的办法;第四,有效激发国企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关键是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分配机制,健全的相关规则和政策;最后,营造国企大胆创新发展的深厚氛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供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形成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认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在四个方面着力。着力突出思想引领提高站位扛牢使命担当,深入开展新的生产力理论研究,持续从伟大思想中找理念、找思路、找方法、找举措,着力把其中蕴含的真理力量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切实以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着力突出改革赋能增强活力厚植发展支撑,精确瞄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建立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体制机制、战略性产业发展机制、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及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体制机制;着力突出创新驱动点燃引擎提高竞争实力,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着力突出地企协同提升质效抢占未来制高点,准确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和区域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定位,着力在“产业结构高端化、生产流通智能化、核心技术自主化、数实融合深度化、生态布局绿色化”上下功夫。

(二)部分中央企业实践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围绕推进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战略目标,以核能“三步走”战略实施为主攻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具有核工业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一是增强核工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想自觉,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坚定不移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引领推动核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核工业强国。二是把握核工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独特优势,核工业具有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产业配套要求高、对国民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等特点,既是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也是催生产业变革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的前沿阵地。三是聚焦核能“三步走”战略实施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核能技术革命,以“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战略实施为主攻方向,强化战略牵引性科技攻关,同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四是改革完善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深化改革,构建新型生产关系。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一是达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共识,坚定认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航空工业高质量落实首责主责主业的必由之路。二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成果,打造强大航空装备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基础研究能力。三是坚决筑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国家战略支撑力量,强化科技创新成果及时赋能产业发展,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联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一是科技创新向而攀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石从源头和底层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努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大增量”,勇攀科技新高地,蹄疾步稳走好自己的“科创路”。下好先手棋倾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下好后手棋聚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下好妙手棋全力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二是产业体系向而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场景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快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培育和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场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提升产业能级,集团现代化产业体系向“新”而行。三是发展方式向“绿”而变厚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色。紧密结合集团产业优势,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通过传统产业的绿色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积极推动装备制造、光电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强化传统优势产业的绿色竞争力,锻造产业链长板,激发绿色生产力,以发展的“含绿量”提升产业的“含金量”。

(三)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坚持以新质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这个关键,在强化自主创新、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能源转型、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人才高地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一要大力发展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落实国资委战新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分类加大重组整合、转型升级、新业务培育力度,推动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二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强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加强顶层设计,深化跨专业、跨单位、跨层级企业级统筹,着力破除专业和管理壁垒,实现高水平共建共享、协同贯通。三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切实履行好现代产业链链长责任,围绕高端输变电、配用电、智能运检和电力调度 4 个支链,组织实施强链补链重大项目,带动上下游企业突破产业链重点环节瓶颈难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四要补链强链。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链长建设、战新产业培育等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推进“一地一链”建设,制定加快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积极抢占新赛道、塑造新动能实施国网绿链八大行动。 

四、实践路径

以强化六个力量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三大属性”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合、一体贯通,引领、保障新质生产力在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内部诸要素之间、新质生产力外部诸因素之间、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之间的重大关系,着力构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体系。课题组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从“六个力量”的发展要求出发,总结构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六项关键路径如下:

图 5以强化六个力量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路径

(一)加强政治引领,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正确方向

新质生产力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协同互促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熔铸强大动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要强化政治引领,凝聚发展生产力的共识,把准发展新质生产力方向,切实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心大局。

1.突出抓好理论武装,增强党员干部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刻理解

一是持续抓好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作为主题。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内涵、新质生产力的表现形态三个角度进行解读,为全体党员干部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提供指导,实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共识、明确任务,促使在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推动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等方面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思路、新举措。二是持续加强职工群众理论武装。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职工群众的终身必修课,坚持以党内教育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的学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新质生产力与电网企业发展的内涵逻辑讲述给广大职工群众,增强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的深入理解,促进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合力。

2.突出抓好政治领导,增强党委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国资央企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根本政治保证。自觉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从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出发谋划发展战略、制定工作举措、推进重点任务,深化落实“第一议题”、“对标看齐”制度,完善贯彻落实“政治要件”评估机制。二是健全党对国资央企全面系统整体领导的工作体系,进一步推动实现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国资央企就跟进落实到哪里,切实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加强系统谋划,深入笃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干担当

国家电网公司坚持以新质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公司上下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央企“三个作用”,抢抓机遇、找准路径、靶向施策,通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动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国网力量。

1.锚定科技创新“国家队”,谋划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技篇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南瑞集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对在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当好科技创新的“国家队”,高起点高定位谋划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技篇。一是健全激发创新活力的科技体系。把创新摆在关系战略全局的突出位置,推动创新工作再深化、再提升,更好履行“一地一链”责任;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在重大项目领衔、重大示范打造、高等级平台建设、顶尖专家培养等方面努力寻求突破,奋力抢占能源电力科技制高点。二是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着眼于推动技术从发明到真正走向产业化,加快建设一批有较强行业带动力的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强化技术熟化、工程化放大、可靠性验证等转化服务能力,使真正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新技术脱颖而出;同时,主动开放市场和应用场景,健全产学研成果对接和产业化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价、收益分享、激励等政策,积极推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促进原创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锚定产业发展“领头羊”,谋划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篇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等重要部署,谋划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和调整,将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融合。落实国资委关于打造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通过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升级,聚焦“未来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未来化”,着力前瞻布局、要素集聚、人才驱动、场景牵引,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聚焦优布局、上规模、提水平,着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原创技术策源、高质量并购、集群化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着力标准升级、设备更新、AI赋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锚定安全支撑“压舱石”,谋划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安全篇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的要求,把全力守好安全支撑的底线、全力提高能源安全与保障能力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要求。从提升能源安全供给能力、产业链安全保障能力出发,谋划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电网安全生产中的支撑作用和路径。一是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准确把握企业和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坚持“两个至上”,切实做到把安全生产“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深化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引导全员更加主动履责。加强双预机制建设,提前防范各类风险隐患。高质量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二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围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深入研究电源结构、负荷特性、气候变化等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大力开展关键装备和核心器件攻关。加快研究新能源与各类资源协同运行技术,加强实验研发能力建设,健全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强化原创技术策源地作用,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牵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强数字赋能和规模化应用,深入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电力北斗等技术。

(三)加强融合融入,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1.推进科技创新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融合,以新科技推进“四网”建设

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是发展新型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当前,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基本职责,以新能源为主体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本质特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局第十二集体学习会议时的讲话精神,紧扣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网、配网、微网“三个战场”,打造坚强主干网、智慧配电网、智能微电网、全域信息网“四张网”,建设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政策创新、业态创新、区域创新“五个示范”,强化政策、科技、调度“三个支撑”,高标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解决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绿色低碳的能源“不可能三角”问题。

2.推进产业创新与新能源产业发展融合,以新能源推进产业布局优化

积极优化产业布局,拓展用户侧储能、微电网建设、综合能源服务、车网互动、新型储能、碳普惠服务等业务, 等新兴业务。培育产业单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综合能源公司升级负荷聚合管理平台,构建网荷互动调节的示范。电动汽车公司优化充换电服务网络布局,打造车网互动应用场景。思极公司深化数实融合,推动统调新能源电力专线覆盖率超 25%。

3.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融合,以新理念推进现代企业高效运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健全监管体制机制。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解难题,持续增强内生活力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公司战略目标落地,优化业绩考核体系,引导各层各级更加重视主责主业。深入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推动中长期市场连续运营、江苏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建设落地,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4.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融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全局,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

健全激发人才活力的制度机制。针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用好用活政策“工具箱”,探索管用有效的差异化激励机制。实施高端人才“一人一策一档”培育,做实做强专家工作室,力争到“十四五”末在中国电科院院士等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上实现突破。实施各类青年员工培优工程,将青年员工入职第一个十年划分为三年成长、三年成熟、四年成才三个阶段,科学设计各阶段成长目标,着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高质量的青年人才队伍。

)加强开放共享,在国际业务推进中输出新质生产力效力作用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增加国内市场对全球商品、服务、资本与人员的需求,推动更多企业“走出去”寻求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为世界经济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促进全球经济的平衡与包容性增长,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1.自信自强,在国际业务中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网国际公司紧扣国际业务发展布局,确定了“突出服务大局、突出效益贡献、突出风险防控、突出规范运营,打造‘一带一路’建设央企标杆(四突出一标杆)”国际化战略思路,不断优化国际化发展顶层设计,提升国际化战略实施能力,增强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按照“四突出一标杆”的发展思路,以服务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核心,以成熟市场和有潜力的新兴国家市场为主要目标,稳健拓展国际业务,着力开展市场化、长期化、本土化经营,推动投资、建设、运营和技术、标准、装备一体化“走出去”,加强业务全过程合规管理,确保境外投资和资产安全。

2.开放共享,在国际合作中有力传播新质生产力

精准选例凸显实践价值。围绕国家电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挑选有国际影响力和普遍借鉴意义的案例,开展成就宣传,向社会、向公众讲好国网故事、传播国网声音,如5G提升制造业自动化水平、区块链加强供应链透明度、大数据分析优化供电保电等。案例应详细解析技术如何赋能,带来生产效率飞跃或服务模式创新,同时注意量化成果,用数据说话,增强说服力。

(五)加强责任践行,推进链上企业共同发展新质生产力

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提出的殷切嘱托。国家电网公司作为能源领域国有骨干企业,扛起现代产业链链长责任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技术上,更要体现在政治上、党建上,团结产业链上下游各个单位、各类主体,凝聚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

1.以多种用工党员管理为切入点,探索从政治上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

一是管理同标,以“双培双建”扩大基层党建覆盖面,增强组织归属感。坚持“一方隶属、多重管理”原则,主动协助外包公司设立党组织,督促规范接收所有外包用工党员组织关系。编制多种用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指引,形成专项党员管理量化标准,建立“双培养双转入”党员发展机制,畅通入党渠道,确定党员发展培养模式,由人事单位党组织2名培养联系人、属地用工单位党组织书记共同培养。二是教育同质,以“互通互学”打通组织生活壁垒,提升党员精神素养和核心能力。依托党支部结对创先等载体,通过联合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政治生日”等活动,提高外包用工党员的组织生活质效。创新运用“组织生活互通凭证”,解决异地学习认证问题,做到“不让一个党员掉队”。定期开展思想动态调研,妥善处理外包用工党员合理诉求,主动走访慰问困难家庭,让外包用工党员感受组织温暖。三是责任同担,以“共享共促”搭建建功立业平台,发挥非公企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外包用工党员参与党员服务队等先锋团队建设,主动融入党员责任区、示范岗创建,促进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 拓展企业多种用工党建管理内涵,引领产业链上非公企业党建价值创造

一是深化结对共建,建强党员思想教育和学习活动的主阵地电力企业党委牵头、非公企业党组织参与,开展链上非公企业专题调研,“双线摸排”组织建设、流动党员管理情况,指导单独或联合建立党组织,精准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坚持“总揽而不包揽、协调而不取代”的原则,出台《国企示范引领非公企业党建管理指导意见》,分层分级选派“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为链上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建立“电力企业党委主导、基层党组织协同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联动”模式,推动非公企业加入“设计-施工-监理”“物资-供应-仓储”等多个区域党建联盟,联合非公企业强基补短,推动产业提升。二是推动资源共享,激发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设立重大项目一线、生产抢修一线、营销服务一线等临时党支部,实现组织建设与产业链条同步延伸。与非公企业以共建联创方式开展新型电力系统、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建设、充电领域个性化等项目化攻关,应用双方专业、技术优势,推动产业链提速。构建“开放许可专利储备库”,共享技术成果,促使众多先进技术惠及非公企业。三是促进发展共赢,打造现代产业链发展的共同体坚持条块联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国企重大项目、工程牵引作用,定期组织产业单位、非公企业、上下游单位开展共商共议,带动市场主体参与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建立合规共管机制,创新互聘监督员,落实好责任保障、动态激励、评价监督工作机制,切实开展产业链上风险评估和内控,提升合规管理水平。试点建设产业链党建联盟综合服务中心,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展示等,打造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共同体。

)加强基层党组织“两个功能”,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 1.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持续优化党员服务队服务规范管理,根据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公司发展战略、“三大责任”履行要求等,更新政治服务、抢修服务、营销服务、志愿服务、增值服务五大服务内容与服务规范,编制五大服务工作指南、明晰五大服务工作流程与关键环节等事项,更好提高党员服务队工作质效;同时,完善党员服务队评价考核机制,实行分类评价,形成工作驱动与激励机制,更为优质培育金牌共产党员服务队。二是持续优化“党建+”工程管理,坚持科技强企、创新驱动,围绕公司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等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扩展“党建+”工程范围、内涵,优化“党建+”10个领域工程管理实施方案、评价标准,让评价“指挥棒”效用更为突显;建立全流程项目化管理模式,从项目立项、实施、管理、评价验收全过程,明确党委、业务部门所在党支部、党建部等相关方职责,促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效果更佳。三是持续优化党组织联建共建,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科技项目攻关、重点工程建设、经营提质增效等工作,加强党支部在工程链、产业链、供应链上的联建共建,制定联建共建规范,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围绕生产经营工作的战斗堡垒作用。

2.深化党员锤炼历练,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加强党员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前沿先锋阵地的历练,在历练中锤炼党性、砥砺品格、发挥作用。要求党员在服务队各项服务工作中、“党建+”工程项目工作中,以及党支部联建共建专项工作中认真钻研、奋勇拼搏、吃苦在前、争当先锋,全力付出智慧和能力,促进各项工作优质高效完成;同时,要求青年党员在各项工作中增长本领、提升能力,成为又红又专的业务骨干,更好担当企业发展各项任务。二是持续优化“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的创建机制与党员“三亮三比”机制,激励党员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公司高质量发展各项中心工作,结合党员所在岗位,优化各类型的党员责任区设置,并明确各责任区功能、创建标准、评选办法等;优化各类党员示范岗设置,完善示范岗创建标准、评选办法等;进一步规范“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内容、格式,进一步明确“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要求。三是持续优化优秀党员的选树与宣传工作,结合党中央最新要求与公司发展战略,优化优秀党员干部选树评选机制,加强优秀党员干部的事迹宣传,有效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也有效激励优秀的党员干部持续保持优秀,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