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最复杂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稳定器作用;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进程看,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压舱石。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加快乡村全面振兴,需立足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一是要切实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完善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强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建设。二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农业机械研发应用,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领域的转化应用。三是完善现代农村产业体系。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拓展农业产业功能,健全仓储、冷链、物流等流通体系,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和休闲农业等,培养农村新型服务业,推进城乡各类人才服务农村产业发展。四是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促进人力资源双向交流,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畅通数据化销售渠道。五是推动经营体系多元化。鼓励发展形式多样的适度规模经营,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组织和支持小农户向现代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使产业经营体系朝着专业化、组织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六是促进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农产品进出口多元化战略,充分利用共建“一带一路”在农业对外开放交流中的重要效用,加强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涉农谈判和全球粮农治理。

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农村现代化

农村现代化是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我国14亿人口的国情决定不管工业化和城镇化如何发展,城乡都将长期共存,农村不会消亡。没有农村现代化,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

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农村现代化。一是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建设。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二是持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全面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三是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推动形成县域统筹规划布局、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在县域内实现优化配置。树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理念,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使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平等享受现代化的生活和服务。四是提升农村现代化治理水平。全面推进村民自治治理能力体系建设,优化村民自治决策机制,健全村民自治的管理运作机制,完善农村治理考核体系,优化考核全流程,完善奖惩机制。五是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农民素质与技能,完善落实吸引人才返乡留乡政策支持体系,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六是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

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农民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归根结底是农民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关键。农业农村现代化本质上是以全体农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只有农民现代化,才会有乡村的全面振兴。首先,实现农民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其次,实现农民现代化是加快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广大农民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建设者、见证者和享有者,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就是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现代化;抓住了农民现代化,就抓住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就抓住了全面振兴乡村的根本,就抓住了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核心。第三,实现农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现代化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没有农民现代化就没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农民现代化。农民的现代化就是农民适应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转变落后思想观念,更新旧有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遵守现代社会规范,成长自己的现代性,推动全社会现代化进程。推进中国式农民现代化,需多方着力。一是提升农民思想政治素质。受传统文化和经济等因素影响,农民的政治素质尤其是政治参与意识有待提高。唤醒农民的政治觉醒和自觉参照意识,提高参与民主活动的能力和技巧。鼓励农民通过多种切合农村实际的政治参与途径和形式,合法行使民主权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各种渠道,大力推进农村科普工作,增强农民致富技能。加大对农民的免费技术培训力度,推进各项新型农民培训过程,培养农村专业特长人才。发挥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功能,帮助农民掌握多项实用生产技术,依靠科技脱贫致富,改善生产生活质量。三是提升农民身心健康素质。加强农民健康知识教育,加强农村医疗体系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提升农民法治素质。加强农民自治、德治、法治教育,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把控好农产品质量关。五是提升农民文化水平。加强农民职业教育,鼓励兴办农村职业学校。改善农民学历较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薄弱情况。六是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琪)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