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发生在安徽桐城市的“让墙诗”,不仅承载着一段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与邻居吴家之间礼让和解的佳话,更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宝贵财富。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充分汲取“六尺巷”智慧,书写基层治理“新画卷”。
耐心做好群众工作,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张英一首诗化干戈为玉帛,充分体现了语言在调解矛盾、化解纠纷上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当前,发生在基层的很多矛盾纠纷便是由于矛盾双方在思想上都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我们不厌其烦地开展思想工作,化解双方怨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要有耐心,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诉求,用真心实意去换取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通过设立“书记院坝协商会”“村民议事会”等形式,搭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确保每一项决策都能体现民意,每一项服务都能贴近民心,从而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同时,要有谦逊之心,不以权势压人,而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切实提高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感。
凝聚群防群治力量,筑牢基层治理防线。张吴两家的矛盾纠纷始终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依靠自身化解了矛盾,没有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这在法治不健全的古代更显得难能可贵,也充分说明群众化解自身矛盾的智慧和能力。因此,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善用群众的力量,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社区治安巡逻队加强日常管理等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形成基层治理共同体。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成为基层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汲取传统文化智慧,丰富基层治理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六尺巷”故事就是典型代表,其中蕴含的谦让、和谐等治理智慧,至今都具有极高的时代价值。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基层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治理面面临严峻挑战。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资源,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古人智慧更好造福基层治理。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文化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六尺巷”精神等传统文化精髓,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借鉴传统社会中的调解机制,结合现代法治理念,创新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方式,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此外,还可以将传统文化智慧融入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领域,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碧溪乡党委 张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