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流动党员管理成为党的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要想充分激活流动党员管理“磁场效应”,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磁级”核心作用,突显流动党员的“磁体”感应作用,在组织与党员的“双向奔赴”中助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增强“感应”,在“摸查登记”与“主动报备”的双向奔赴中,实现流动党员从“看着来”向“靠前站”转变。如何确保流动党员底数清、情况新、信息明,实现“流动不流失”,是管理流动党员面临的第一道关卡。为此,基层党组织要广泛发动网格员、村社干部、志愿者和村民代表等群体力量,联动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公安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拓展形成群众到点反映、网格员走访摸排、部门信息共享等流动党员信息库完善渠道;更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强化流出地和流入地的数据共享、信息反馈、工作衔接,及时督促党员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坚决杜绝“联系不上就算了”“少一人少一事”的错误思想。同时,流动党员要增强纪律意识,主动向所在单位党组织、经常居住地或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园区、楼宇等流动党员党组织“报到”,探索建立“党组织主动找、流动党员主动报”的双向互动机制。
构建“磁场”,在“教育关怀”与“主动靠拢”的双向奔赴中,牵引流动党员从“跟着走”向“融进去”转变。尽管流动党员因各种原因离开原党组织所在地,但离乡非离党,只有持续在教育和关怀帮扶上下功夫,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氛围,才能让他们重获认同感、融入感和归属感。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借力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载体,利用网络送学、就近参学、寄学到家、红色研学等方式,并安排专人定期回访学习教育开展情况,让流动党员“学习不脱节、教育不掉队”;另一方面,要为流动党员建设“温馨家园”,定期开展谈心谈话、走访慰问,提供就业咨询、法律援助、结对帮扶等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更好更快留住融入。对流动党员而言,要忆苦思甜常感党恩,自觉保持与党组织的联系,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主动参加组织生活、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按时交纳党费,自觉维护党组织的权威,遇事找组织,相信组织是最坚实的靠山。
激活“引力”,在“组织所需”与“主动作为”的双向奔赴中,推动流动党员从“等着干”向“往前冲”转变。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流动党员管理的方向对不对、举措准不准、成效实不实,最终要看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有为需有位,流出地党组织要重视流动党员信息渠道多、资源联系广等优势,利用春节、农忙期等返乡节点组织开展乡情恳谈会、现场观摩等活动,展现家乡风采,引导他们回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牵线搭桥;流入地党组织要引导流动党员发挥特长,在人居环境整治、矛盾调解、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为驻地治理贡献力量,并健全完善流动党员积分制度,结合该党员履职表现及工作实绩,将整体情况作为年度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参考依据,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激活流动党员“担当细胞”。有位当有为,流动党员要干在前做表率,敢于认领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彰显党员担当形象;更要饮水思源反哺家乡,积极推介家乡、投资家乡、建设家乡,为家乡发展助力增效。
(广东阳江阳春市三甲镇人民政府 姚荣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