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统筹建设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加快人才培养进程,11月22日、23日,绵阳城市学院组织召开了2024年教育工作大会。会议围绕“优化专业配置,调整学科布局,创新改革模式,培育时代新人”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既精准把握了当前教育形势,也提早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战略谋划。
绵阳城市学院校长徐鹏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线的全体教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他指出,学校要全面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的号召,走好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道路,推动实现学校层次类型结构与人才需求层次类型结构相契合,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多层次人才需求。
徐鹏在会上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学科前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强学科专业的内涵建设。二是要注重学科前沿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积极与地方企业、行业等社会各界开展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三是要创新教学激发学科活力,积极引进和培育学科建设人才,加强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提升学校的学科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执行校长林秀英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奋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大会作主旨报告。她指出,过去的一年,在理事会支持和指导下,全体教职工在学校党政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善作善成,学校在综合改革、以建迎评、基础保障方面等都取得显著成效。她强调,我们站在2035教育强国建设和人工智能技术革命浪潮中,对面向现代化强国建设、教育数字化转型、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变化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一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聚焦未来城市需求,坚持特色发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聚焦技术进步,坚持集群发展,推动学科专业创新;聚焦环境变化,坚持过程评估,推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二要积极构建“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守牢招生生命线,构筑全员招生新格局;筑牢就业基准线,探索市场导向新方案;强化部门协作性,统筹推进联动新机制。三要强化教师能力培养,对标合格评估指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产学研创赛用”协同,提升师资队伍能力,推进“一师一优课一师联一企”工程,打造特色师资。四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深化课程改革;以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满足个性化需求;以教学评价改革为突破口,推进以评促建。五要加快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平安校园,保障学校安全稳定;建好文明校园,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打造智慧校园,服务师生学习生活。六要打造绵城特色。树立绵城品牌,持续推进“3331”人才培养模式和治理模型,精心打造“1+2+3”绵城特色毕业标准,积极推广“城市名片”建设理念。
党委书记王俊佳在闭幕式上对本次大会总结讲话中指出,要紧密围绕教育强国建设重点任务,一是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组织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同步推进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二是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针对各学段人口依次达峰,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做好教育资源配置的前瞻布局。三是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着力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上取得实质进展,完善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四是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同时坚决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五是建设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在为期两天的大会中,学校围绕主议题开展了四场主题报告与平行论坛。在主题报告环节,相关的报告与讨论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的方向,细化学科专业调整优化的实施路径,为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分会场的平行论坛环节,19位分享者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贴合教职工工作实际,在教育教学管理、教学创新、学生发展、多维项目和专业建设等方面作了精彩纷呈的分享。(绵阳城市学院 王竹君 秦韬庭 刘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