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文化使命。文化强国建设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需要党的创新理论的战略指引。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下,文化强国建设得到成功推进和全面拓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在新征程上,进一步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和学理化研究阐释,无疑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文化强国建设成功推进和全面拓展。新时代是“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特征新要求,从“两个大局”出发,围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完成中心任务,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深刻论述,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根本原则、目标指向和根本要求,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形成了系统性、体系化的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新典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解答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指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理论任务与实践工作,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推动文化强国走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使文化强国建设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和在实践进程中得到了有力推进和全面拓展。
深化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是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要求。一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党的理论创新发展的重大成果,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指南、话语体系和方法论,具有以文载道、以文强基、以文铸魂、以文聚力、以文化人和以文塑形的重要作用。因而,不断深化党的理论创新规律性认识,不仅是全面把握党的创新理论与现代化本质联系的现实需要,也是运用好党的理论创新规律不断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二是在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阈深化党的理论创新规律性认识,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根本原则是要全过程、全周期贯彻党的全面领导。只有坚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进行理论的原始创新和系统创新,才能根本保证文化强国建设“不偏航”“不变质”和“不走样”。
在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和学理化研究阐释中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阔步前行。体系化与学理化既是科学理论的基本特性,也是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真理性以及发挥其实践指导力的客观需要。一是体系化和学理化是持续推动党的文化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理论创新是破立并举的重要体现,是对既有逻辑架构与知识体系的新突破和对原有认识方法与论证依据的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并不断体系化和学理化的过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也是这一理论体系在与实践创新“双向互动”中自我更新的结果。二是体系化和学理化是坚持用党的文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之所以能够成功,制胜密码在于我们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用党的文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和广大干部群众,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思想、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是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重要内容。推进体系化建构、学术化表达、学理化阐释,是深刻把握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键环节,是揭示和阐发党的文化创新理论蕴含的道理哲理学理的必由之路。体系化、学理化的研究阐释,是文化思想转化为实践力量的桥梁,有利于将党的文化创新理论转化为易于被广大干部群众理解和认同的思想观点,从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为中国式现代化跃进新征程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汇聚起强大的精神伟力。
总之,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将取得更加引人注目的伟大成就,并为世界的文化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作者:高盛楠,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杜宝彪,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博士生,六盘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伟,系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