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山西师范大学: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 加快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山西师范大学围绕建特、建优、建强、建名新师大的目标要求,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高水平人才引育为抓手,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一流学科建设巨大“牵引力”,全面开启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增强内涵发展牵引力

“十四五”以来,紧紧围绕国家关于“双一流”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山西省高等教育“百亿工程”行动为契机,进一步理清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思路,制定出台《山西师范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4年)》,按照“需求导向、注重内涵、突出特色、分类建设”的原则,对学科进行了重新布局,着力构建“高峰学科引领、高原学科凸起、高地学科提升”的学科体系。实施“优势学科攀升”“潜力学科进位”和“急需紧缺学科培育”三大行动,遴选确定5个高峰学科、8个高原学科、10个高地学科进行倾斜性支持。2020年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2023年新增博士后流动站1个,2024年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三高”学科体系已基本形成。

优化课程专业结构,夯实内涵发展支撑力

按照“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基本思路,对照学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各课程模块及学分结构。优化师范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教师教育和入职实践两个课程体系,重构非师范专业课程体系,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同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课程内容对接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形成以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理论、实践与综合素质相互衔接,课堂与产学研用相互贯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聚焦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山西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从调整结构、填补空白、补齐短板、强化服务等方面优化专业布局,做优做强优势特色学科,增设空白急需专业,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大力开展“新师范”“新文科”“新工科”建设。近三年,增设网络空间安全、网络与新媒体、大气科学等6个新专业,撤销、停招汉语国际教育、生物工程、行政管理等10个专业。以“优师计划”和“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为引领,重点支持师范类专业建设,打造一流专业集群,强化学术型人才培养,建设一批高水平师范类专业,将师范生招生比例扩大至招生总数55%以上,为服务国家基础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大力引育高端人才,汇聚内涵发展源动力

探索建立了“引、育、用、服、荐”一体化人才工作机制,加强各项人才政策配套衔接,制定系列实施方案。近三年,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2人,其中国家级人才取得历史性突破。柔性引进特聘教授共2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杰青4人,优青3人。同时,为激活校内人才科研活力,2023年首次启动校内高层次人才遴选,遴选出校内高层次人才70人,实行年薪制,并签订了工作目标任务书。

强化科研成果产出,提升内涵发展创新力

注重产学研结合,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谋划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接大项目、产出高质量成果。学校成立科学技术协会、科技伦理委员会,出台系列科研管理规章制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激发科研创新活力,全面提升服务山西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近三年,获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自然基金一般项目100余项。2022年,学校“先进永磁材料与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了国家级(教育部)科研平台的再次突破,获批省级重点智库、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各1个。(山西省教育厅)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