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酿酒,余味成花。转眼间我来到浙江省金华市岭下镇岭五村驻村已一年有余。回想这437天的历程,从最初来时处理事情的茫然无措,到如今与群众畅谈家常,我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村民的温情与信任,也总结了工作方法,用“望闻问切”四诊法实现了我的驻村“四转变”。
在田间地头中“望”民情,实现从“陌生人”到“自家人”的转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唯有深入田间地头,方能真切把握百姓生产生活的脉搏。记得刚到乡镇,我满怀热情想要有所作为,然而陌生的环境、复杂繁琐的事项,却让刚毕业的我无从下手。“黑臭水体大起底大排查”“秸秆禁烧”“危房排查”“违法占用耕地建设排摸”……一项项工作接踵而至,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更好地融入,我主动踏入村民的门槛,与他们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走遍村庄的每个角落,积极参与村里的每项活动,不断在村里“抛头露面”,在村民面前“刷存在感”。从不熟悉岭五村区位到走遍岭五村每一条巷道,从叫不出村民名字到添加他们的微信,我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手足无措的“陌生人”,渐渐成为了村民们心中的“自家人”,与他们共同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
在走村入户中“闻”民声,实现从“传话人”到“贴心人”的转变。“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基层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才是打分员。只有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多渠道、多方面倾听和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才能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入户走访中,我发现村中老人面临智能手机操作难、信息资料理解难、日常出行行动难等问题,于是我便主动上门提供服务,把复杂的书面政策翻译成地方话、大白话,“手把手”帮助老人完成养老资格认证。我开始懂得,要想成为百姓的“贴心人”,不能仅仅只是传达政策,还要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难处。只有真正贴近群众,深入他们的生活,才能理解他们的酸甜苦辣,体察他们的所思所盼。
在走访调研中“问”民计,实现从“门外汉”到“多面手”的转变。“广纳百姓之言,力谏睿智之策”。“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到公门,往往具有学历高、精于理论而疏于实践的特点,然而身处基层,仅仅依靠书本理论是远远不够的。须知高手在民间,要保持“眼睛向下”的情怀和发扬“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向农民学,向田间地头学,多沾泥土味,打开基层视野。这一年中,我抱着学徒的态度,向当地农民学习,走进千家万户了解本地特色产业、村情风貌;向有丰富农业经验的“土专家”学习,走到田间地头实地观察庄稼作物;向有丰富基层经验的村干部学习,了解他们做群众工作的宝贵经验。在一次次的走访调研和学习交流中,我学到“真本领”,打造自身“硬素质”,也实现了从“门外汉”到“多面手”的转变。
在身体力行中“切”民忧,实现从“驻村者”到“助村者”的转变。“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之事无小事,成大事就是做好每一件为民服务的小事。基层最不缺乏的就是实践,这里永远有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切民忧的机会。在驻村的日子里,村民日常生产生活成了我的全部,我曾在汛期参与抗洪抢险,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走访排查、转移群众,也曾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秸秆禁燃政策,主动参与看护巡逻,确保区域“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平常小事暖人心、聚民意,练就了我助力群众的“大能力”。听之,记录之,思考之,方能解决之”,一桩桩帮扶小事的办成也让我慢慢打开了群众的心门,收获了群众的笑脸,做到“驻”村更“助”村。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岭下镇人民政府 黄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