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广大党员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中,要时刻以“人民”二字为出发点、落脚点,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共同绘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画卷。
读民心,把握改革脉搏。读民心,首要在于倾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无论是田间地头的农民、工厂车间的工人,或是科研机构的学者,每一个声音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份诉求都应得到回应。这要求我们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群众中去,用真心去感受群众的冷暖,用真情去回应群众的期盼。读民心,更在于理解。理解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理解他们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现实需求,理解他们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深切渴望。这种理解,是制定改革政策的前提,是确保改革措施接地气、惠民生的基础。如此,改革方能赢得最广泛的理解和支持,汇聚起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
解民生,共享改革成果。解民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面对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们要勇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通过深化改革,不断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以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抓好落实。这包括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基本民生;加强住房制度改革,满足人民居住需求等。解民生,还在于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社会。通过改革,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集民智,激发改革活力。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鼓励人民群众为改革建言献策。通过设立“市民议事厅”、“网上民意直通车”等形式,鼓励民众建言献策,让改革方案更加接地气、聚人气。集民智,还意味着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通过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当然,在集民智的过程中,不仅要听取“赞歌”,更要勇于面对“批评”,将群众的监督作为改革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