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革新思路 数智赋能 多维融合

打造高效便捷暖心社保服务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东莞市社保基金中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主动响应群众需求,推动机制、模式、服务打通融合,探索谋划一系列好操作、能落地、真见效的改革举措和服务事项,以“三精覆盖”“四智一体”“五优共促”融入社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大局,从破题起势转为整体成势,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革新思路,立足“三精覆盖”管理新机制

针对待遇发放不及时、服务能力不到位、经办管理不健全等痛点,坚持问题导向,从机制完善、渠道拓展、数据共享着手,立足“精准发放、精致服务、精细管理”,构建全民覆盖、普惠共享的一体化社保服务管理新机制。一是强化待遇精准发,创新机制,权益保障“如影随形”。为破解因缴费数据上传缺失,异地参保数据合并、历史档案信息复杂等因素造成业务审核时间过长难题,建立超期未办结业务跟踪督导和超期办理月通报机制,对工作任务进行分级评价、临期提醒,严抓业务清零“零超时”,专人跟踪对号销件,实现待遇业务按时办结率达到100%;强化待遇进卡划拨失败信息处理评价考核,增加待遇汇总重拨频率,一揽子清理待遇拨付失败;推动待遇应享快享,将职业伤害保障作为最优先办理事项,办事材料压减约70%,待遇核定时限压减至少50%,次均工伤医疗办结时间为5.2天、伤残1天、死亡4天。二是优化经办精致服务,延伸触角,社保服务“就在身边”。持续扩充“全市通办”,实现114项社保事项在全市范围内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涵盖所有高频社保业务,通办率达93%;实现所有社保事项均可网办,可网办率达100%,打破社保业务线下办理的属地化、层级化、区域化管理限制,建立以社保经办机构为主体,基层平台和合作机构等为补充的“一干多支”社保便民服务圈。横向拓新社银合作开展“社银合作”一体化网点建设,纳入合作银行19家,全市铺设提供社保业务导办、窗口办、网办、自助办的综合服务网点98个和自助服务网点402个,实现全市所有镇街(园区)全覆盖。涵盖68项高频低风险社保事项,月均受理社保业务约6万笔,建成受理、办理、审核、反馈的完整监管闭环。纵向拓深“镇村通”,全面实施“社保经办服务镇村通”工程,向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延伸下沉服务链条,将险种范围从城居保拓展至企业养老,推动近40项社保服务事项下沉到32个镇街的595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无差别、菜单式”受理,覆盖率达98%;标准化建设代收代办银行网点,在全市覆盖1030家“镇村通”银行服务网点,覆盖率达95%。跨省贯联“跨省通”,持续推进社保跨省通办事项,与贵州铜仁市、宁夏银川市和石嘴山市、新疆图木舒克市签订合作协议,畅通议事协调渠道,实现清单、规范、指引、手册“四统一”标准,并在全市铺开设置跨省通办专窗,实现社保业务办理“不返乡”。跨境衔达“湾区通”,与合作银行、香港工联会、澳门工银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与港澳的跨境合作机制,优化部署社保跨境服务网点,在港澳共设置27个合作网点、在我市设置湾区社保通专窗覆盖六大片区,实现社保业务办理“零出关”。是深化业务精细管理,狠抓治理,基金安全“永在路上”。坚持数据赋能,健全社保数据归集、回流、分析机制,对社保数据分类清理和分析;内外发力解决多发错发追回问题,规范基金先行支付待遇追偿移办流程,率先扩展扫码支付基金追回功能;依托人社部、省厅以及市一体化数据平台资源,构建数据共享互联互通立体网,构建数据获取自动化、校验自动化、留痕自动化,形成全覆盖、全流程、无缝隙的风控预警体系。

二、数智赋能,创新“四智一体”经办新模式

为同步破解群众对社保“不知情”“不会问”,经办机构业务量大、经办时间长、监管任务重等难点,以“头号工程”的力度先行先试,全面推动以智能推送、智能审核、智能监管、智能客服为主体架构的智能经办体系建设,积极构建智能、高效、便捷的社保经办服务新模式。一是聚焦社保权益“不知情”,创新“智能推送”,实现“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充分运用“东莞社保”微信公众号近600万粉丝量的流量优势,引导群众完成实名认证,分析省市系统、跨部门数据资源,智能化识别目标人群主动推送涵盖事项清单、办事流程、待遇告知等套餐式指南,形成社保业务经办事前温馨提醒、智能导办,事中进度跟踪及事后结果推送全链条服务。目前已上线122个智能推送业务场景,完成实名认证409万人,累计成功推送信息1220万条。二是聚焦业务办理“不及时”,试点“智能审核”,实现“人工操作”到“机器控制”。针对因社保业务量大、数据多,以及系统切换频繁导致的经办容易犯错、办结时间长等问题,运用光学技术智能识别,融合图文检测、表格检测、污损及模糊文本识别等多种前沿算法,将大量的纸质单据识别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减少手工对纸质单据的录入处理。将业务规程和操作规范转换成准确的RPA机器人程序规则引擎,自动业务捕获、跨系统核查,预先筛查出不符合办理条件的业务,自动执行重复性、规则化的任务,实现7×24小时业务初审不间断捕获及核查;机器人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对规则保持高度严肃性,每一步都边操作边记录,让智审效率数倍提升的同时,解决了跨部门数据核查比对难以存证留痕的问题。目前,已试点拓展29个业务场景,累计完成业务经办及自动匹配21.34万笔,平均使用率达90%以上,准确率达95%以上。三是聚焦风险隐患“不可控”,运用“智能监管”,实现“手工核查”到“自动校验”。优先选取部分风险程度高、业务量大、逻辑简单、规则清晰的业务,分批制定高风险、高频智能风控规则,创建东莞社保智能风控机器人,代替或辅助人工完成风险预警、业务自查、内控抽查等任务,对全市所有业务进行全量核查。目前,全市上线8项业务24个应用场景智能风控机器人,使用率达100%,核查准确率超过98%。是聚焦堵点难点“不会问”,赋能“智能客服”,实现“常规服务”到“延伸服务”。动态收录12345工单、群众日常咨询反馈的热点难点问题,融合意图引擎、推理引擎、知识岛链引擎等多种任务模型,建立东莞社保AI大语言模型知识库;运用多源数据为群众精准画像,预判其可能需要的社保服务,为群众提供定制化、精准化的服务体验,涵盖群众提问、办事结果主动通知等相关内容,将“智能客服”打造成为问办一体的精准主动服务体系。目前,服务覆盖社保卡、参保征缴、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5个板块32个事项144个业务场景。自上线以来,累计解答提问348万人次,解答问题821万个,问题解答率达99.19%。

三、多维融合,开创“五优共促”服务新格局

针对群众办事“多头跑”“反复跑”“来回跑”、办事体验不佳等堵点,从重塑服务模式、打破系统壁垒、增强卡码应用、创新增值服务、化解群众矛盾五方面着力,多措协同促升社保服务体验。一是优化窗口设置,业务受理“一站办”。深化“放管服”改革,对社保业务进行整合事项、优化流程、精简材料、压缩时限,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上线东莞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避免多系统受理的“二次录入”和“错收漏收”问题,通过数据对接打通省社保集中系统与市平台的对接,群众可直接在“无差别综合窗口”一次性提交受理材料,业务经市政务平台流转,后台审批人员无需重复录入,规范完成审批工作后,系统将办结结果加盖电子章回流,由政务中心出证窗口出证,改变了以往跑多窗办业务和重复排队的麻烦。二是优化业务流程,退休办成“一件事为破解群众办理退休业务跑多窗、跑多次的问题,统筹整合人社、税务、医保、公积金、卫健等部门,破解业务不协同、系统不互通、标准不统一、服务不便捷等问题,依托东莞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组建审前服务团队,为办事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审前信息校验、材料提交指导、办理渠道选取等导航式服务,构建“一号预约、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站服务、一体反馈”的高效办成“退休一件事”立体式服务矩阵,打造事前沟通提醒、事中全程协助、事后服务关怀的全链条服务模式。三是优化卡码融合,居民服务“一卡通”构建以社保卡为线下应用载体,以电子市民码为线上功能依托,坚持惠民便民,建设涵盖线上线下融合应用的东莞市民卡,在顶层设计、机制构建、平台搭建、应用拓展等方面进行持续迭代升级,串联起涵盖政务服务一卡办、医疗服务一卡用、生活消费一卡付、文旅体验一卡游、公共交通一卡行、待遇补贴一卡发、校园生活一卡通、公共场所一卡认的八大应用生态圈。累计制发第三代社保卡达479.2万张,电子社保卡签发人数1177.4万,待遇进卡资金超过200亿/年。四是优化增值服务,问题顾虑“一举化”。开发上线“社保待遇随时查”功能,使参保人足不出户即可掌握养老待遇、失业待遇、工伤待遇以及社保关系转移业务的办理进度及待遇支付情况。打造集业务咨询、填表辅导、导办指引等暖心服务为一体的“服务驿站”,在解答群众社保咨询问题的同时,判断办事人的办事需求,提前将群众分流到网办区网上办、手机自助办或指引预约取号前往窗口办理。积极培育社保志愿服务“暖”字招牌,引入社会力量,与中国人寿、合作银行等机构建立志愿服务对接联络机制,形成多层级、网格化社保志愿服务体系。全市实名注册社保志愿者3663人,志愿服务支队39个,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关爱工伤职工、养老金资格认证等系列活动,让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合拍共振。五是优化矛盾化解,群众诉求“一揽决”。为消除服务盲区,避免群众“白跑一趟”,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根据群众诉求“分诊转治”,能现场解决的即受即办、即转即办;不能立即解决的,安排专员做好跟办督办。创新社保服务观察员机制,由观察员以“四不”方式深入政务服务窗口,挖掘办事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建立分流交办机制和反馈评价机制,抓实问题处置的业务指导、跟踪督办、协调会商、专文回复等,形成“观察-反馈-整改-评价-提升”运行链条。组建信访工作提质工作组,实行领导干部“带案下访”和落实“五包”责任制,主动下沉到基层信访矛盾突出、群众意愿强烈、矛盾上行严重的地方约访信访人,落实逐案销号,化解纠纷。2024年1-10月,全市社保经办信访案件同比下降84%,“好差评”好评率始终保持100%。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