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聚焦农民工权益保障与管理制度创新

——访北京启桃基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启桃

访谈背景: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工权益保障面临诸多挑战,欠薪问题时有发生。北京启桃基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在建筑装饰行业深耕多年,总经理朱启桃凭借其丰富的行业经验与对农民工群体深切的关怀,提出并实施了实名、实工、实资的“三实” 管理制度,为深入了解其中的情况,我们对北京启桃基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启桃进行了专题访谈,共同探讨农民工权益保障以及管理制度创新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人民论坛网近期 “三实” 管理制度被媒体广泛报道,您能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三实” 管理制度具体是什么吗?

朱启桃:“三实”管理制度是启桃基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探索解决农民工欠薪的应对之策,经过多年的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操作流程,有效解决了农民工欠薪的痛点问题。“三实”管理制度首先从实名制度开始,实名确保农民工的考勤得到如实记录,以本人身份证原件为依据,按各自不同工种、劳动技能水平约定的工资标准签订劳务合同,进场工作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其次是实工制度,建立劳动者本人在此项目工作的专用个人唯一编码,分工种、班组、划分签到区域,用分解的工作方式让劳动者养成上下班签到的习惯,让劳动者对自己的工作量有清晰的认知;三是实资制度,实资确保工资直接打到个人银行卡上,无任何形式的中间环节,杜绝了不发、缓发、克扣等现象。“三实”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了中间资金转手环节,确保农民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将收益直接发放给劳动者本人。

人民论坛网“三实” 管理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在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方面有哪些创新之处?

朱启桃:“三实”管理制度的产生源于长期以来农民工欠薪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由于早年支付工人工资没有执行实名制,多数情况下是由包工头领取总额工资,而后再支付给施工劳动者本人。这就造成了资金高度集中在某个人手中的情况,当某个资金链发生困难或包工头个人经济困难时,就会发生拖欠工资,严重者甚至会跑路。

为了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和多方面探索,提出了这一制度。“三实”管理制度即遵守了国家的实名制度,又实现了考勤管理、工资管理和过程管理,做到了有据可查。包工头虽然也存在,但是他所起到的作用是:有效管控工人技术水平的高低状况,每日的施工完成定额量,安排后续工作的衔接等工作。待工程结束,工人工资全部结清后,按合同约定支付其剩余工程款部分即包工头应该得到的那部分。这样,包工头也得到了应得的利益,同时减少了他的垫资风险。

“三实”管理制度的创新之处体现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监督及激励机制等方面。“三实” 管理制度将诚信作为核心,要求农民工实名登记、如实记录工作量,并确保工资如实发放,体现了企业对农民工权益的尊重和保障。由于农民工的工作量得到如实记录和认可,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更加愿意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也促进了自身收入的增加,实现了企业与农民工的双赢。此外,“三实” 管理制度贯穿于农民工工作的全过程,从考勤记录到工作量统计,再到工资发放,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记录和监管,使整个管理过程更加透明,便于企业和相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该模式确保了实名管理精准化、实工管理精细化、实资管理直达化、过程监督透明化。我认为,“三实” 管理制度为建筑装饰行业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管理模式,有助于规范行业秩序,提高行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诚信意识,推动建筑装饰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人民论坛网目前 “三实” 管理制度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的实施现状如何?遇到了哪些挑战?

朱启桃:“三实”管理制度在实际运用中,找到了解决供需劳动关系的最大公约数,也解决了施工单位的很多困扰,能将更多精力转化到质量管控、安全管理、效益提高方面,管理成果是立竿见影的。从目前来看,“三实”管理制度推行效果良好,除了已取得20多年来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成效外,还对推动企业管理效率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一方面,“三实”管理制度延展了实名制管理的内容,让农民工的出勤记录更加真实,工效挂钩更加明确和透明,有效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三实”管理制度让农民工的工资发放有据可查,按时按量发放得到了保障,解决了过去名实不符导致的拖欠工资问题,增强了农民工对企业的信心和忠诚度,提高了农民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而这种正向的激励机制也有助于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农民工人才,提高企业的施工质量和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然而,尽管“三实”管理制度在实际推行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制度执行力度不足、利益冲突、系统兼容性不足、部分农民工不配合以及工人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等多重挑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和政策完善来逐步解决。

人民论坛网展望未来,您认为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将朝着哪些方向发展?在制度建设方面还需要有哪些进一步的完善?

朱启桃:未来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将朝着更加智能化、全面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在智能化方面,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民工权益保障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将更加完善,能够实现对农民工从招工到离职全流程的精准服务和权益监控。全面化则体现在不仅关注工资权益,还将拓展到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职业培训、居住环境改善等多个方面,促进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人性化要求在制度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和困难,例如简化维权程序、提供法律援助等。在制度建设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协同,打破信息孤岛,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农民工权益保障格局。同时,不断根据市场变化和农民工群体的新特点,适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总之,农民工权益保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加大执行力度,才能让农民工群体真正享受到公平与公正的待遇,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采访/整理:李金芳)

[责任编辑: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