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国之重策;中线通水,十年有成。自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以来,一泓清水从渠首南阳出发,穿越千里,奔腾北上,润泽京津冀豫大地,为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源头活水润民心。为了确保一渠清水向北流,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在建设丹江口水库和大坝加高过程中,先后移民数十万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搬迁移民,保护生态,治理污染,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通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南阳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加强水源地保护,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等一系列措施,有效保护了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南阳还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确保了水质的安全和稳定。2014年正式通水以来,丹江口水库水质总体优良,长期稳定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清澈的江水成为了沿线人民的生命之源、幸福之源。南阳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持续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注入“源头活水”。
创新驱动谱新篇。十年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从工程设计到施工建设,从水质监测到运行管理,处处闪耀着创新的光芒。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大、战线长、涉及领域多,且是涵盖大坝、水库、渠道、大型渡槽、隧洞等工程的超大型项目集群。例如,南水北调中线湍河渡槽为三向预应力U形渡槽,其渡槽内径、单跨跨度、最大流量属世界首例;针对南水北调工程长距离输水、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创新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成套设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一系列技术难题的攻克,展现了中国工程建设的强大实力。在水质监测方面,运用了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水质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在运行管理上,建立了智能化的调度平台,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这些创新实践不仅保障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也为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充分展示了中国在水利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
京宛协作共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条连接京宛两地的情感纽带。通水十年来,京宛协作不断深化,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北京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支持南阳的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人才交流。在产业合作方面,北京的高科技产业与南阳的传统产业相互融合,为南阳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了南阳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在生态保护方面,京宛两地共同开展的生态治理项目,帮助南阳加强水源地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让南阳的山更绿、水更清。在人文交流方面,京宛两地区县结成帮扶对子,累计互派9批次150余名干部双向挂职交流。两地在相互协作中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谱写了协同发展的新篇章。京宛协作让两地人民心手相连,共同迈向美好的未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更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举措,守护好这一渠清水,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作者:陈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