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让基层减负见行见效

基层减负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全国各地聚焦老问题新情况,出台一系列实招硬招,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放开手脚、轻装前行。

在坚持放权赋能中化解负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干部工作的真实写照。在推进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的关键时期,乡镇一级基层政府越来越多地承载社会保障、民生服务、综合维稳等事务。为切实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必须深化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以政策制度保障精准赋权、持续赋能。一方面要明确权责边界,划清区镇两级事权,推动权责对等,避免“责任状”成为“免责单”“属地管理”成为“甩锅”工具。另一方面要提高承接能力,着力解决基层干部借调问题,推动编制、资金、项目和优质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让基层不仅“有事干”,还要“有人、有钱、有权”干。

在深化队伍建设中转化负担。基层是改革创新的“主战场”,基层干部是落实改革创新政策的“先锋军”。近年来,浙江坚持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应群众所需,探索形成诸暨“新枫桥经验”、武义“后陈经验”和安吉“两山转化”等经验,而这些案例的出现离不开基层干部队伍的努力与付出,也体现了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性。倘若基层干部不能与时俱进增强政治能力、创新能力和应急处突能力,那么新形势下高标准的工作任务将化作工作压力,最终转变为繁重的基层负担。基层干部必须锻炼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本领能力,永葆“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限制问题,以基层工作压力激发为群众办实事、谋幸福的内生动力。

在整治形式主义中消除负担。基层减负本应减掉形式主义重担,但有时却出现“越减越忙”的逆向减负现象。基层减负不能“为减而减”,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正确政绩观,坚决防范 “拍脑袋决策” 的盲目行径,彻底根绝 “新形象工程” 。持续深入推进整治形式主义工作,精准把握特殊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内在关联,依据各地实际情形因地制宜,确保基层减负工作不仅在形式上得以彰显,更于成效上显著呈现,达成 “有形” 与 “有效” 的深度融合与有机统一。

(浙江省乐清市岭底乡人民政府  黄如意)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