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一条“六尺巷”之所以能美谈传数百年,是因为彰显了人与人之间谦和礼让、少争多让、不争常让的美德。党员干部当从“古巷”悟“新韵”,从“争”与“不争”中悟积极进取、干事创业、为民服务之道,常思考“争什么、怎么争、为谁争”,在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从“争什么”悟进取之道。张英家人与邻居争地之初,谁也不肯让步,争不出结果还损失了邻里和善。“物不知足,贪多必失。”在个人利益上锱铢必较,甚至不惜为此损害群众利益,如此之“争”只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党员干部要把“争”之动力用于“争学、争悟、争省”,对标先进、追求卓越,做深学细悟自省的“排头兵”。以“争学”为舟,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在学深一层中补足精神之钙,筑牢忠诚信仰不断破浪前行;以“争悟”为帆,在读原文悟原理中把握精髓要义,深知守江山即守民心,在前行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的想法;以“争省”为舵,正心明道、怀德自重,严守小节、破除妄念,绝不只把守纪律讲规矩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在“争学争悟争省”中铭记初心使命、笃定前行方向,为奋进新征程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从“怎么争”悟谋事之道。张英让家人主动让出三尺地之举,是化解邻里矛盾的“金钥匙”,张英的博大胸襟也向世人诠释了“不争之美”。“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党员干部应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明白该“争”什么、“让”什么,练就“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修炼“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要不争傲气争朝气,克服浮躁心理、自满情绪,怀“空杯心态”笃行实干,以朝气蓬勃之姿脚踏实地奉献;要不争面子争里子,淬炼“绣花”功夫,穿好为民干事“针”,不造假、不浮夸,不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要不争位子争担子,不争功名利禄,只争担当作为,敢于迎难而上、化险为夷,在真抓实干中练就“铁肩膀”“硬脊梁”。做敢拼敢赢的实干家,在工作中争先创优、在担当作为上争先恐后,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从“为谁争”悟为民之道。“让礼一寸,得礼一尺。”六尺巷的故事是“为而不争”的生动诠释,党员干部当从“六尺巷”精神中领悟为民服务之道,以“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原则为群众谋福祉、办实事。要深谙“心”之奥义,以百姓心为己心,将百姓之忧乐放在心上,多与群众同坐同喝同吃,深切体会群众之难,在思考、决策、行事之时,从群众视角出发,答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要深知“正”之要义,立身中正、行事磊落,如磐石般坚守公私分明的“楚河汉界”,保持“一碗水端平”的公正之心,坚守是与非的“底线”,不让微末小节成为堕落的起点。要深悟“谦”之精髓,甘当“小学生”,向群众求教,倾听智慧之声;向能者学习,汲取实践经验;向智者问策,启迪思考智慧,通过放低姿态的学习丰富思想、完善思维,不断优化服务群众的路径和方法,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严叶聃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