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青海省首个绿色算力市域产教联合体在青海职业技术大学成立

12月3日,西宁市绿色算力市域产教联合体成立大会在青海职业技术大学举行。青海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磊,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霍雄飞,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刘海彦,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曹广超,青海理工学院副校长张亚权,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字产业处一级调研员秦丽萍,青海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赵晓伟,青海省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娟,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和高科技发展处副处长史魁,联通(青海)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高级技术总监成宁等全省多家院校、企业相关领导出席大会。大会由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蒋红艳主持。

微信图片_20241205163223

西宁市绿色算力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在青海省教育厅、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下,由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海职业技术大学、联通(青海)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牵头,联合44家省内院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共同组建的产教融合创新组织,旨在汇聚区域产教资源,有效促进产教布局匹配、服务高效对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

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霍雄飞表示,近年来,学校抢抓国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教育厅指导下,深入推进内涵建设、深化实施改革创新。成立西宁市绿色算力市域产教联合体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教育强省规划的具体举措。学校要紧紧围绕青海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服务发展、特色创新等更多领域、更深层次加强合作,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五金”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奋力推进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贡献力量。

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宋磊表示,西宁市绿色算力市域产教联合体是青海省成立的首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标志着青海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西宁市绿色算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一是要聚焦区域绿色算力产业,依托青海省清洁能源禀赋,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度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推动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融合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是要聚焦产教融合,联合体是聚集教育产业政策资源,破解校企合作不深、校际协同不够、服务产业能力不足、学生发展受限的有效载体和创新实践。三是要聚焦联合体建设,落实多元主体,丰富合作内容,优化运行机制,在推进绿色算力行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刘海彦表示,作为市域产教联合体牵头部门和理事长单位,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以走在前、作表率为牵引,着力拓展合作空间,以服务绿色算力发展需求为目标,聚焦人才培养、教育科研、产业发展、数字赋能等重要领域,不断完善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的动态调整机制,携手拓展合作空间,实现互惠共赢发展。着力提升合作层次,着眼经济发展大局,依托绿色算力党建联盟,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挖掘各方优势资源,探索建立职业学校教师与企业高技能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的双向聘用机制,推进校企合作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进一步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向紧密型、深层次合作延伸。着力增强合作实效,依托成员单位的科技优势,汇聚科技人才力量,培育绿色算力产业链,推进智能制造、能源材料、信息技术等学科领域相关课题研究和成果转化,实现联合体各主体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合作效益的最大化。

联通(青海)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高级技术总监成宁表示,西宁市绿色算力市域产教联合体凝聚行业力量,搭建了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协作发展平台,着力培养清洁能源、绿色算力领域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推动青海省绿色算力相关产业人才培养、就业创业、技术服务等,服务青海省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41205163219

会上,青海省教育厅、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领导为联合体理事长单位和副理事长单位进行授牌。与参会嘉宾共同见证了西宁市绿色算力市域产教联合体启动仪式。

微信图片_20241205163244

大会还邀请了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杭州开放大学副校长潘建峰教授围绕“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共赢”进行了主旨报告。

建设西宁市绿色算力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深化产教融合、服务青海省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政行企校协力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的重要载体。

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将以联合体的成立为契机,将学校专业规划、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产教资源匹配、供需对接的新格局,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度。(青海职业技术大学)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