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交汇之处,呈现出壮丽的景观,一边是黄河水裹挟泥沙的浑黄,一边是渤海海水的湛蓝。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东营注入渤海,塑造出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在此崛起,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其60多年来敢为人先、担当奉献的底蕴,令人心潮澎湃。
胜利油田供图
步入新时代,胜利油田更是展现出蓬勃向上的活力。2023年,胜利油田时隔10年实现三级储量重上“三个1亿吨”,在连续稳产6年后原油产量持续增长,国家页岩油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百万吨级CCUS全产业链示范项目也在高效运行。
截至今年9月,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达692万千瓦,增长率为18.36%,新型储能规模达115万千瓦,增长率高达283%,已具备增量能源消费全由可再生能源供应的能力。渤中海上风电A、B1、B2场址项目全部并网发电,HG14海上光伏项目也在加紧建设。
在新时代这幅宏大画卷中,胜利油田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我国能源领域熠熠生辉。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向着辉煌的未来奋勇前行。从发展理念的更新,到发展路径的拓展;从发展支撑的巩固,再到严格遵循发展标准,还有党的建设为其筑牢根基,胜利油田正在谱写一部气势恢宏的发展史诗。
胜利油田供图
理念指引方向:理论“领航”助力实践“探路”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破冰,行动才能“突围”。国民经济蓄势待发,石油需求猛增,然而胜利油田发展却遭遇瓶颈。1978年,其产量达到1946万吨后开始下滑,“每年减少100多万吨,1981年降至1611万吨,形势严峻。”
中国石油企业改革从原油产量1亿吨大包干起步,胜利油田顺应改革,主动担当改革“试验田”,率先实行产量包干,迈出石油企业改革开放第一步。产量包干政策极大激发了胜利人的上产热情,原油产量一路攀升,突破2000万吨、3000万吨大关,达到3350万吨历史峰值,呈现蓬勃生机。
改革为胜利油田注入内生动力,理论技术突破则为其插上腾飞翅膀。我国石油工业奠基者之一康世恩曾形容胜利油田地质状况:“像一个摔碎又被踢了一脚的盘子,七零八落。”胜利油田涵盖世界油藏类型的2/3以上,堪称“地质大观园”,地质构造复杂,勘探开发难度极大。
在陆相成油理论、构造聚集理论指导下,胜利油田成为全国第二大油田。但当时胜利油田地下油气分布呈现“五忽”现象,“以前是找‘倒扣的碗’,可碗快采空了,怎么办?”“石油在地质家的脑海里。”石油地质理论的每次飞跃都推动石油工业大发展。面对复杂地质构造,胜利人秉持“勘探无禁区,开发无止境”理念不断探索,挑战禁区、极限和未来。“油藏复杂程度决定胜利科技高度。”这是胜利人豪迈的回答。
油田人探索出渤海湾油气富集区带多类型、多层楼特点,纵向上多层叠置,横向上多种类型有序分布,提出“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1985年,该理论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油气成藏理论中树立“胜利丰碑”。依靠这一理论,胜利油田发现23个油气田,会战孤东、鏖战滨海、开发埕岛,开发高潮不断。1983-1994年十年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58亿吨,年探明储量最高达4.1亿吨,为油田持续高效勘探奠定基础,实现产量跨越增长。
进入新时代,老油田面临储量递减、开采难度加大等难题,需回答“既要绿色发展又要能源安全”的时代命题。既要向新油藏突破,也要向老油田要增量。在胜利油田莱113区块,CCUS技术藏着老油田新活力密码。胜利油田注汽技术服务中心二氧化碳项目部经理屈龙涛介绍:“该技术可开采地下岩缝中原油,实现石油增产和碳减排双赢,是低碳高效开发新兴技术。”近年来,油地双方加强CCUS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多次召开推进会,补充产业链图谱、招引企业清单、“碳”权作用等内容,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产业向新向绿发展,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生产、经营、生活全过程。在埕北251G平台,每天近20公斤厨余垃圾通过微生物分解技术的小型设备就地分解。平台上生活废弃物处置需专门船舶回收,可通过“绿色海油”APP申报固废转运计划,转运队伍接收固废。胜利油田开启海上“固废”资源化、减量化探索。在陆上沿海区域,推动闲置土地光伏、光热利用,办公区屋顶及资产库光伏发电项目年贡献绿电360万千瓦时、碳减排3300余吨。2024年,海洋厂对油气产品开展碳足迹认证,海上油田原油产品碳排放强度处于全国同行业油田前列。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胜利油田分公司代表孙永壮表示:“加快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打造国家级油气田绿色低碳示范区,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胜利油田供图
路径拓展空间: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加速”
一直以来,外界对于胜利油田的原油可开采量存在诸多疑问。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张世明回应道:“这也曾是我们的困惑,但现在我们不再犹豫,全力以赴投入工作。”这份底气源于对科技创新的坚信。张世明解释说:“采油工作并非大众所想的那样简单,并非某个区域开采一轮就无油可采。当前开采手段和技术有限,限制了原油开采量。但随着科技创新和勘探开发水平提升,油田采收率有望提高,曾经无法开采的油藏,能通过技术进步转化为产量,科技创新是油田发展永恒的主题。”
不过,胜利油田要稳住发展并非易事。这里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极大。张世明形象地描述:“如果将地下油藏比作盘子,胜利油田的油藏就像是破碎且被进一步破坏的盘子,杂乱无序。”经过自然压力采油和水驱采油阶段后,油田稳产和效益开发面临更大挑战。在此情况下,胜利油田向开采极限发起冲锋,聚焦三次采油技术展开多元攻关。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姜祖明肩负着攻克三次采油技术的重任,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破碎油藏”中寻找更多原油开采的方法。姜祖明表示:“这就像在黑暗中摸索路径,却没有丝毫光亮指引。”然而,没有现成的路,就自己开拓;没有光明,就成为自己的灯塔。每天清晨,姜祖明都会准时出现在实验室,开启一天的忙碌:称量、溶解、加料、记录温度……一直持续到晚上八九点。寒来暑往,这样的工作状态持续8年。在导师带领下,姜祖明和同事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满腔热血,在化学驱油技术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以粘弹性颗粒驱油剂为例,他们探索出的非均相复合驱油技术,突破了行业内长期默认的“60%”石油采收率极限。如今,该技术已实现工业化推广,让特高含水后期老油田经济有效期延长10年。
这些成果成为胜利油田发展的强劲动力。正如黄河钻井70183SL钻井队平台经理黄利民介绍:“近年来,我们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优快’打井,达到提速提质提效的目标。比如丰页区块,应用20项新技术、新工艺后,不仅获得高产工业油流,打井时间也从160天大幅缩短至3天左右。”
这些努力共同推动了胜利油田的持续发展。2023年,胜利油田油气勘探取得4个突破、6个规模发现,生产原油2345.12万吨,同比增加近5万吨,在连续6年稳产的基础上实现产量向上攀升。张世明自信地表示:“胜利油田正值发展的壮年时期,随着各项技术不断突破,我们有足够的底气把能源饭碗‘端得稳’‘端得好’‘端得牢’。”胜利油田正向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步迈进,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持续贡献力量。
胜利油田供图
支撑夯实基础:要素“赋能”带动创新“突破” 推动油田转型升级
做强传统油气,推进“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在东营市牛庄镇的油气集输总厂东营原油库,油流从四面八方汇入不同储罐,实现分质分储分输。东营原油库经理张惠表示,原油库可满足53种进罐流程组合和58种出罐流程组合,能灵活储存和定制配输不同油品。这是胜利油田注重“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增强能源保供能力的一个体现。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杨勇说:“过去单纯生产油气,现在更注重‘产供储销’全流程建设。”
在“产”方面,既要增量,更要稳定。紧扣资源储量,胜利油田在常规领域稳定增储、页岩油形成战略接替,上半年新增探明储量3776万吨,落实4个千万吨级规模产地。同时瞄准未动用储量、高含水区块等潜力方向,加快打造海上、低渗、稠油等产量增长点,前9月生产原油1767.55万吨,保持超产状态。
积极做优“供”,加快“油转化、油转特”,打造特种油品、高端化工、燃料电池新材料产业基地。当前,胜利油田建成中国石化第二大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达140万吨。
“供”的同时还要“储”得住。坚持储气于藏、储能于藏,加快储气库、储能体系建设。新投运的东营原油库改变以往储油模式,实现油品按质分类、存储和按需输送;已投产的永21储气库可利用库容达2.38亿立方米,提升了区域调峰应急保供能力。胜利油田油气销售高级专家张连文提到:“分质分储是为了更好地分销。”如今原油价值根据终端产品价值确定,如春风油田稠油过去因黏度高需降价销售,现在是炼制高端沥青和特种油的原料,精准输送油品可实现价值最大化。
绿色低碳发展,构建“源网荷储”管控平台。在胜利油田营二井区,近8000块太阳能板在蓝天白云下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为油气生产供能。胜利油田新能源开发中心经理张维进介绍,通过“风、光、热、储”多能互补模式替代传统火电和燃气加热炉,营二井区年发绿电519万千瓦时,实现井区碳中和。张维进分析,油田主产区太阳能资源丰富,还有78万亩油气生产工业用地,配套发供电系统和柔性可调的油气生产负荷,利于光伏建设。
2021年以来,胜利油田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435兆瓦,年发绿电超5亿千瓦时,油气生产用电中绿电占比突破23%。随着光伏发电发展,胜利油田电网面临新挑战。胜利油田电力分公司经理刘玉林说:“过去只有企业自备发电厂这一个电源,源随荷动,电网单向输电。现在火电和光伏并存,240个光伏场站成为电源,打破了传统电力系统供需平衡。”为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胜利油田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能源管控平台,均衡管理电源资源,寻求最优解,实现多能平衡互济。上半年,该平台降低用电成本9349万元。
探索储能技术,建设储碳固碳产业基地。在淄博市高青县唐坊镇的玉米地中,胜利油田CCUS示范区高青末站坐落其中。胜利油田CCUS项目部经理于法珍介绍,从齐鲁石化经管道输送来的二氧化碳,在此被送到15个注气站后注入地下。胜利油田适合注入二氧化碳驱油的地质储量约15亿吨,可封存2亿吨以上二氧化碳。2022年8月,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项目”全面投运,目前有13个区块应用CCUS技术,累计注入封存二氧化碳150余万吨,区块日产油量从项目实施前的220吨增至442吨。
胜利油田正立足自身生产场景和封存空间,攻关不同浓度二氧化碳低成本捕集技术,集成CCUS全产业技术优势,培育齐鲁石化—胜利油田、胜利发电厂、东营市化工园区3个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建设储碳固碳产业基地。不仅碳可储存,能量也能储存。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罗红梅研究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让地下几千米的废弃油气藏成为空气“充电宝”:低谷用电时压缩空气到油气藏,高峰用电时释放空气发电。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孙永壮表示:“采出化石能源,注入可再生能源,通过建设储能体系拓展能量转换通道。发展新能源产业、探索前沿储能技术,是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为油气增储上产拓展发展空间。”
胜利油田供图
标准保障质量:标杆“树旗”引领品质“升级” 让优质发展成为常态
原油质量——严格把控品质。
胜利油田从原油开采源头就开始注重质量控制。在开采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原油受到污染。对开采出的原油进行实时质量监测,利用先进的分析仪器检测原油的密度、粘度、含硫量等关键指标。
在原油运输和储存环节,采用了先进的防腐、防泄漏技术和设备,确保原油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质量稳定。同时,建立了严格的质量追溯体系,一旦发现原油质量问题,可以迅速追溯到源头,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生产安全与质量——全方位管理。
胜利油田将生产安全和质量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在安全管理方面,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在生产现场,安装了大量的安全监测设备,如气体检测仪、火灾报警器等,实时监测生产环境的安全状况。
在生产质量方面,对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从钻井工程到采油工程,从地面建设到设备安装,都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和验收。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确保采购的原材料和设备符合质量要求,从源头上保障生产质量。
胜利油田供图
党的建设筑牢根基:信仰“凝魄”助力组织“固本” 在“虚”与“实”的转化中彰显党建新担当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作为能源领域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胜利油田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建设,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建独特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以高质量党建凝聚起推动油田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把准航向,方能行稳致远。油田党组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不断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方向找方法,推动油田高质量发展思路日益清晰、举措更加有力。
“根”从基层扎牢,“魂”从堡垒筑强。胜利油田坚持大抓基层、固本强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实施基层党组织深化落实党建工作与安全环保、生产经营、科技创新、改革发展等融合机制,把党建力量嵌入提质增效、“卡脖子”技术攻关等重点任务,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生产经营主战场、改革发展第一线、科技创新最前沿充分发挥作用。
“根”深则枝繁叶茂,“魂”固则基业长青。面对管党治党的时代要求和治企兴企的使命任务,胜利油田正以更强有力的党建工作凝聚起磅礴奋进动能,加快建设具有强大战略支撑力、强大民生保障力、强大精神感召力的胜利油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胜利油田以先进的发展理念为指引,沿着清晰的发展路径,依靠坚实的发展支撑和严格的发展标准,在党的建设坚强保障下,正向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奋勇前行。它不仅为我国的能源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球石油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未来,胜利油田将继续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