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动力。百色市围绕广西壮族自治区赋予的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两大战略定位,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世界级山水旅游、康养旅游、文化旅游和地质奇观旅游4张名片,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城市空间的多元化功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百色篇章。
以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传统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文旅产业是以独特的文化资源吸引游客进行观光、体验、休闲与感悟的一种业态。百色市拥有51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有1个5A级旅游景区,22个4A级旅游景区,22个3A级旅游景区,1个世界地质公园;1791个项目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国家级9项、自治区级164项;拥有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中国家级4人、自治区级133人、市级314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百色市可以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优化文化旅游配套服务,打造智慧文旅景区,加快建设全国红色旅游核心区,以“红城福地”为国际品牌,建设百色红色古城、左右江红色旅游核心区、滇黔桂红色旅游集散中心及东部红色研学带。同时,坚持绿色旅游理念,实现文化传承、环境保护和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百色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研学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低空飞行旅游,重塑文化旅游结构,优化文旅产业的供应链和服务环境,提升文旅产品和服务品质,创造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百色市传统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以新质生产力催生文旅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新质生产力是依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领域的先进生产力,会催生更多的新兴产业。百色市通过科技赋能,举办“融媒百色·爱满七夕”特色文化旅游推介活动,以无人机编队飞行表演的形式展示了百色魅力,让旅游消费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入了解百色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旅游消费者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同时,百色市通过整合重组森林、历史文化、现代特色农业等资源,推出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休闲康养、山水田园、边关春景等主题和内容的4条经典旅游精品线路。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水上运动城”“壮乡水城”,培育文化创意新产品,不断满足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促进走马观花式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变,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便捷的沉浸式文化旅游体验,加快形成文旅产业发展的新业态。
以新质生产力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和新环境。“虚拟旅游”将成为未来文化旅游的新形态,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和数字技术、声光电技术的深度运用,打造全新的文旅消费场景,可以促进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提升。百色市要主动通过虚拟游览、数字展示等方式,让游客在虚拟世界中体验那坡县“广西三月三·那坡风情街”活动、乐业县新化镇卜隆古歌非遗文化民俗活动、田林县六隆镇“吼敢”传统歌圩节、西林县“千年句町九香西林”民俗文化活动等传统节庆、文化艺术表演、民俗活动的盛况,感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壮乡的独特魅力,推动优秀文化传承和创新。场景化文旅是一种新的旅游消费形态,百色市可以通过加强旅游与文化、康养、体育、研学等领域跨界融合协作,打破传统行业边界,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创新发展的可能性,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同时,可以通过培育开发更多的文化和旅游新产品,打造美好生活新空间、拓宽旅游消费新场景,为旅游消费者创造独特的消费体验。
以新质生产力提升文旅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与现代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文旅产业的影响力与竞争力。百色市充分发挥大王岭景区、凌云浩坤湖景区以及德保矮马景区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有针对性地设计旅游线路、推荐景点和活动,提升文化产品的创作、传播和消费方式,为旅游消费者提供“文旅+研学”、非遗市集、国风国潮、露营房车等个性化的旅游定制服务,使旅游消费者享受到多元的文化旅游体验,提高了文化旅游的影响力。百色市积极推出“和美红城千姿百色”大联欢活动、“呗侬歌会”暨“民歌绽放”原创歌曲大赛,充分发挥移动端应用和智能设备作用,联合抖音号、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和互动平台开展文化旅游品牌宣传,在文化产品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鼓励游客参与文旅内容的创作与分享,有效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文化竞争力不断提升。
新质生产力通过将文旅与数字科技相融合,满足文化旅游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推动文旅产业智慧化发展,为文旅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百色市要抓住2025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承办城市的契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壮美红城千姿百色”品牌,推动百色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创新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培育新产品新业态,建立健全现代文旅产业体系,构建以“全域5A”中心城区、中东部红色旅游和农业休闲带、西部民族风情带、北部长寿旅居带、南部边关探秘带为特色的“一区四带”旅游发展格局,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文旅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