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以建好国家农高区为牵引 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关键在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三农”长远发展、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在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集中分布的区域建立,其通过推动创新链各环节战略力量有效集聚,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对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在点上突破,进而带动面上整体推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周口市作为“中原粮仓”,其农业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国家和区域的粮食安全格局、农业现代化进程、经济发展态势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维度。河南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位于黄淮平原腹地、豫皖两省交界处的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自2022年4月国务院批复建设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扣“农、高、科”建设发展要求,以黄淮平原高质高效农业为主题,以小麦为主导产业,紧盯“四区一基地”(小麦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黄淮平原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典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周口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总结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发展建设情况,2024年10月,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邀请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专题调研组赴周口市郸城县开展实地深入调研和座谈研讨。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创新探索成效,并对河南周口以国家农高区为牵引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对策建议。

谋篇布局,以产业发展为先导,聚焦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在农业农村发展的新阶段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背景下,农业科技园区在政策框架与科技创新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农高区作为农业科技园区的高级形态,通过整合资源,扶持企业成长,推动产业进步,为园区进一步提升建设水平、示范引领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窗口。截至2024年,我国已分批次先后批准设立陕西杨凌、河南周口等9家国家农高区,各自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发展主题、任务与内容。河南周口将建设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作为乡村振兴牵引性全局性工作,着力建设好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引领高地,各级党委政府结合区域实际,以产业发展为引领,坚持高起点规划、全链条布局、集群式发展,全力开好黄淮平原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火车头”。

一是创新管理机制,确保措施落实见效。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是示范区肩负的核心任务之一,同时也是示范区发展中的政策优势。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党政高度重视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为向体制机制改革要活力要动力,各级政府积极健全组织架构,创新管理制度,加强规划统筹,构建“省主导、市主体、县配合”的三级联动工作格局。省级成立由分管科技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省长任双组长的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级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月例会制度,给予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用地指标支持,县级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解决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难题,通过项目、清单、台账管理推进工作;设立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党工委、管委会为周口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兼任党工委书记,党工委、管委会合署办公。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释放制度红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系统布局、谋定而动。”推进改革创新落实落地的关键在于传导机制有效性,各级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优化创新管理方式和运作流程,助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的行为,正是以制度红利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之举。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给予专项建设资金支持;周口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制定《河南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促进条例》,在管理体制、规划建设、创新发展、服务保障等方面为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发展提供法制支撑。

三是完善任务规划,明确重点内容。以黄淮平原高质高效农业为主题,以小麦为主导产业,围绕“四区一基地”任务完善规划,重点建设“一城、两轴、三区、四园、五心、六社区、十平台”,即农业科技创新城,数字农业发展轴、食品产业发展轴,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科研试验区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农业生态园、智慧农业园、创意农业园、生物医药园,科技创新中心、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农业综合配套服务中心、耕地保护中心,1个产城融合社区、2个和美乡村示范社区、3个服务完善的乡村社区,国家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孵化器、博士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小麦生物育种实验室、作物高效生产与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数字金融实验室、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高等院校。

四是聚焦产业集群,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农高区是产业集聚、主体集中、要素集约的平台载体,通过重构农业产业布局,使之从零散状态向集聚化转变,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产业链条由单一向复合升级,最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围绕小麦、玉米、甘薯三大主导产业,一方面,建设加工产业园区,集聚优质资源要素,打造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向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集聚,制定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科技型企业成长路线图,加强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紧密关联衔接产业环节,初步构建种质创新、科学种植、精深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市场物流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不断深化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做强做优精深加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具体而言,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了5000亩的小麦精深加工产业园,已入驻竣工投产企业8家,正在建设食品产业项目5个,功能食品产业园(一期)已建成并入驻企业3家;培育了金丹科技、正星粉业、新天豫食品、雪荣食品等规模以上企业89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省重点龙头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此外,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领域,还在加快建设2580亩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园,规划布局“六大基地”(生物改性材料基地、生物基增塑剂基地、生物降解膜基地、生物降解制品基地、生物降解纤维制品基地、生物降解医疗用品基地)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园。

调研组专家指出,经过两年半的不懈努力,郸城县通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脚踏实地谋发展,使得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不仅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巨大的潜力空间。

科创引擎,以粮食安全为主导,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我国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农业发展面临自主创新匮乏、产业竞争力较弱以及环境限制日益严峻等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加大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用创新科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座谈会上,调研组专家指出,科技创新始终是驱动农业进步的根本动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就要将农业农村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产业竞争力。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坚持强化科技创新对粮食安全的支撑作用,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要竞争力,积极打造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应用的重要基地,加速推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一是加强农业创新基础建设,打造农业创新“大舞台”。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关键保障在高标准农田。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高度重视农业创新基础建设,打造了具有周口特色的“智慧粮田”。目前,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0.6万亩,依托中国科学院技术和资源优势实施“伏羲工程”,建设“1中心、4基础平台、12个应用系统”高标准农田信息工程,打造“一张网、一张图、一中心、一平台、一体化”智慧应用体系,实现智慧粮田“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打造小麦优良品种种子田10万亩,实现“郑麦”“豫麦”“周麦”新品种全覆盖;高标准建设脱毒甘薯温棚育苗、脱毒甘薯标准化种植基地。调研组专家指出,高标准农田的核心是“科技含量高”,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的“智慧粮田”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试验示范的“大舞台”,充分体现了其对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

二是加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激发农业创新“新活力”。以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需要切实把农业科技创新摆上突出位置,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通过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完善成果转化体系,集聚科研人才,助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方面,强化协同攻关,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同向发力、协同创新。小麦产业方面,实施7个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选育小麦新品种5个,开发8个功能性食品,初步构建小麦减肥增效保优施肥技术体系,开发北方集约化农区氮素面源污染大数据预警决策平台;玉米产业方面,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破解了玉米产业链技术难题,已拥有60项发明专利及多项专有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有机胍催化合成丙交酯技术可破解白色污染难题;甘薯产业方面,依托新天豫食品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成立河南省薯类淀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甘薯加工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甘薯精深加工生产工艺相关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13项。

另一方面,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科创动力,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积极推广科技创新成果,集成开发的“小麦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优质小麦全环节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累计应用2亿多亩,小麦优良品种种子田示范带动黄淮平原高效种植3500万亩,脱毒甘薯温棚育苗、脱毒甘薯标准化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种植15万亩;同时积极申请发明专利,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600余件,其中18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L-乳酸产业化关键技术等4项技术填补了世界空白,获批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示范机构。

三是积极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引育农业创新“生力军”。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农业科技人才是推动农业农村产业升级,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者的领军带头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措施,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柔性引入人才,集聚优势科教资源,构建现代农业人才高地,同时,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发展体系,初步建立“实验室+中试基地+科技企业孵化”科研创新体系,为深度协同创新、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已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6个,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22个;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等9家科研机构;在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科创中心建设共享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规划展览馆和256套人才公寓、餐厅等,柔性引进院士10名、中原学者6名、博士138名。在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科创中心,调研组专家谈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人才队伍能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管理、技术、理念等不同层面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在柔性引才,完善人才培养的配套政策机制和保障支持等方面的工作,为科技支撑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智慧引擎。”

共同富裕,以全面振兴为引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乡村全面振兴是全方位、全领域、全系统的振兴,包含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的振兴,要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需要多方面的策略与措施协同推进。郸城县于2019年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郸城县的发展主题。为加快当地乡村全面振兴的步伐,郸城县积极探索传统农区高质量发展路径,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一是发展富民产业,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新文章”。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郸城县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保姆式”服务和项目全程代办制等高效服务的同时,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以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为切入口,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在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培育了食品医药主导产业和制衣制伞特色产业以及一批享誉全国的产业品牌。包含由生产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建设的千亿级国家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基地——乳酸“一基地”,以发展现代中药和新型化学药品制剂为重点的百亿级医药产业集群——医药“一集群”,以“中国伞业之乡”为目标建设的伞业产业园——富民“一把伞”,因做强红薯全产业链条而获誉的国家级红薯生产示范基地——红薯“一条链”,通过多个千万亩方连片种植基地打造的“黑冬冬”驰名商标——养生“一藤瓜”,培养一批网红食品为代表的“老家丹成”特色品牌——电商“一品牌”等。在2020、2021年度河南省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中,郸城均位于全市首位。

二是推动产业融合,打造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农业经营“新农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激发乡村内生活力,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一方面完善合作模式与管理方式,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速,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发挥规模效应,提高群众收益。通过采取“公司+基地+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实行“五统一”方式管理(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打造了集示范带动、旅游观光、科研培训于一体的数字蔬菜农场,带动各乡镇共建成高标准冬暖式日光温室619个,棚均年纯收入1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4000个以上。与此同时,为向产业主体提供更好的服务,便利产业间的交流合作发展,还与腾讯云合作成立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数据运营管理公司,建设数字产业运营平台“农高号”APP,通过构建高效数字化服务体系,联动农文体旅资源,推动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内各产业间相互协作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推广多元化种植模式,育好用好乡土人才。通过示范推广“粮食与蔬菜、粮食与瓜果”等多元化种植模式,发挥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辐射作用引领全区农业水平整体提升,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了一批“新农人”。具体而言,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已培育各类合作社121个、家庭农场140个、种植大户182人、高素质农民7190人,获批并实施了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小麦玉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幸福河湖工程、河南省乡村建设示范县等项目,带动全市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家、省级9家,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全区规模以上企业89家。

三是强化“三生融合”,提高生态人文建设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和美“新乡村”。坚持以人民为本,将生活、生产、生态三者融为一体,实现经济生态人文共同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富裕生活的协同共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首先是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擦亮“绿色”名片。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在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实施骨干路网建设工程,新修、改造提升道路33.72公里,实施水系连通工程,集中打造“4河4沟2渠”生态水系,完成崔家沟—西洺河幸福河湖建设工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稳步推进21个行政村和美乡村建设,已完成7个行政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修建污水管网15.6公里、污水处理站7个。其次是强化乡村治理,塑造振兴典范,擦亮“红色”窗口。建设汲冢等4个乡村振兴试点,汲冢镇谢寨村抢抓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机遇,围绕打造“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典范区”目标定位,通过建设“产业大村”“文明新村”“党建强村”,打造“五好两宜”和美乡村样板;挖掘特色文化,丰富村民农闲生活,打造“红色谢寨·豆腐之乡”特色村庄,每月开展“幸福汲冢·百姓舞台”活动;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建立“党建引领·十户联治”工作机制,以十户为单位打造“微网格”,由党支部带领村推选的户长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当前,“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卫生县城”“河南省园林县城”不仅成为了郸城县的绿色名片,汲冢镇谢寨村也在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周口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创建河南省“五星”党支部的过程中成为见证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高质量发展的红色窗口。

调研组专家指出,下一步,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要前瞻性地制定好下一阶段“十五五”建设规划,将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的成长融入郸城县、周口市、河南省乃至整个黄淮地区的经济发展蓝图之中,争取多方支持,整合资金政策,加速协同效应。同时,在三大特色产业以及土壤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方面继续挖掘潜力,突出地域特色,围绕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数字化升级等方面进一步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此,郸城县要牢牢抓住粮食安全的主线,不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在老君丹成之地炼就“新丹”,减量增效、提质创优,打造粮食安全新高地;结合“智圣故里”的历史文化,打造郸城文化名片,加强区域性品牌宣传工作,建设周口国家农高区科技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样板。(执笔:赵博艺 人民调研部主任;邓楚韵 人民智库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