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公益志愿服务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中的作用

基层社会治理是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核心要素。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治理模式逐渐显现出局限性。在此种趋势下,公益志愿服务凭借其灵活性、针对性和广泛的参与性,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重要补充力量。在参与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公益志愿服务能够直接回应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化服务供给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鉴于此,本研究将从实践和理论两个维度出发,深入剖析公益志愿服务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中的关键作用。

精准匹配多元需求,推动志愿服务精准落地

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中,居民需求日渐呈现出多元化、动态化的特征,涵盖了老年人助养、青少年教育辅导、环境卫生维护等多个方面。面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公益志愿服务需以需求为导向,通过精准匹配和精准服务,切实解决居民面临的实际问题。实质上,志愿服务的精准实施不仅能够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还能优化社区资源配置,激发社会力量的深度参与。

在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中,公益志愿服务实现匹配需求的关键在于依托社区实际,搭建沟通平台,及时掌握居民诉求,制定因地制宜的服务策略,这不仅能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和居民满意度,还能推动形成居民主动参与、自助与互助结合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针对基层社会治理中老年人独居比例较高的问题,志愿者团队需通过社区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和具体需求,主要集中在陪伴聊天、健康监测和生活协助等方面。在了解这些需求的基础上,志愿者团队制定“邻里守护”计划,让社区年轻居民与老年人结对。志愿者们定期探访老年人,协助他们打扫卫生、测量血压,并通过聊天了解其心理状态,以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同时,社区还设立了服务反馈机制,每月召开需求调研会,广泛收集服务对象的建议,及时调整公益志愿服务内容,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构建协同机制,增强基层治理运转效能

基层社会治理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协同合作,其中公益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构建协同机制,公益志愿服务能够与社区、居民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有效联动,形成一个紧密合作的网络。协同机制的核心在于明确各方的职责分工,建立畅顺的沟通渠道,实现信息共享、资源统筹、任务协作的治理模式。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公益志愿服务并非单向输出,而是基于协同机制,精准对接居民的需求与志愿者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持续地协作不仅能增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感,还能形成一个以志愿者为支撑、居民为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这种格局不仅能够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还能显著提高治理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公益志愿服务人员可以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协同机制,与家长、社区人员以及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分工,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避免资源浪费或重复劳动。与此同时,志愿者团队与社区周边的书店、文具店建立合作关系,为孩子们提供学习资料和文具支持。这种公益志愿服务不仅缓解了务工家庭的压力,还让志愿者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形成了双向积极反馈的良性循环。

整合共享人力资源,优化治理服务供给模式

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分散与不足常常引发一系列问题,导致服务供给无法满足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多样化需求。公益志愿服务通过整合社区内外的人力资源,有效弥补了治理人力资源的短板,优化服务供给模式,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人力整合的核心在于挖掘多元主体的潜力,充分展示居民、社会组织、专业人士等各个主体的优势,并明确分工、共享资源,构建一个灵活高效的服务网络。与此同时,公益志愿服务的共享机制还能促进志愿者之间的经验交流,使服务供给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形成基层治理的持久动力。

在应对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问题时,公益志愿服务人员采取人力整合策略,由社区志愿者、医疗机构志愿人员以及邻里志愿者共同组成一个协同合作的团队。在梳理资源的基础上,公益志愿服务团队明确服务范围,如健康监测、心理疏导和生活支持等。具体来说,医疗志愿人员会定期为老人开展全面的健康体检,并指导社区志愿者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观察技能,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老人的健康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升团队的协作效率,公益志愿服务团队还应用了移动应用程序来记录和共享每次服务的反馈信息。详细展示健康数据、情绪变化和物资需求等信息。此种信息共享机制能帮助团队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实现动态化管理。此外,团队定期组织志愿者之间的技能培训,基于老年护理、沟通技巧等专项课程,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使公益志愿服务供给更加灵活精准,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加强社区凝聚力,激发基层共治内生动力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加强社区凝聚力至关重要,公益志愿服务需要通过搭建互动平台、创造共享活动空间,才能有效增进居民间的交流与信任程度,提升社区整体凝聚力。在多样化的志愿服务中,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再逐步成为行动的推动者,可以逐渐形成共建共治的良性循环格局。社区凝聚力的增强使得公益志愿服务行动效率和质量随之提高,增强了工作人员在情感上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并使居民在服务中收获满足感和成就感,自主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显著提升,使基层社区治理更加贴近居民的现实需求。

在组织邻里互助活动时,公益志愿服务团队鼓励居民共同参与规划和实施。从最初的活动设计入手,团队充分倾听各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如为儿童设计趣味学习活动,为年轻人提供技能分享平台,为老年人打造交流圈子。在参与式设计的基础上,居民逐步建立起对活动的认同感,并在具体实践中发现彼此的兴趣和能力,从而形成互动的“纽带”。(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 讲师 孙馨月)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