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水利土木学院立足海洋强国和国家水安全战略,紧紧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水利环境海洋学科群”工作部署,“立目标、重培养、促改进”,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构建“一二三”高质量就业模式为抓手,努力培养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适应区域海洋水利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水利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
坚守“一个导向”,突出思想价值引领
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构建以“党建红”引领“海洋蓝”服务“生态绿”为路径的“红+蓝+绿”党建与思政教育新模式,将思想引领贯穿就业育人全过程,把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作为就业工作重要使命。一是学院党委书记为全体毕业生讲解就业政策与形势,水利学科专家开展海岸上的思政课,结合水利工程学科发展,讲好向海图强的中国故事,在学生心中埋下逐梦深蓝的种子。二是搭建“竞赛育人”“实践育人”两大育人体系,设立学院创新实践中心,组织学生深入沿海地区、河口海岸实践实训,提升学生学科自信度,养成谋海济国的信念。三是推进思想调研制度化、常态化,及时有效了解学生就业意向动态,学院结合实际出台《水利土木学院 2025届毕业生促就业工作方案》,使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抓实优良学风建设工程,先后开展“考研形势分析会”“职场面试指导会”“青年博士论坛”等品牌活动,挖掘宣传优秀毕业生服务社会的典型事迹,多管齐下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强化学生为党发展守初心、为国进步勇担当的使命与责任。
坚持“两个面向”,提升学生决策能力
面向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需求,搭建“导师-榜样-竞争者-伙伴”实现就业自我内驱力的“1+5”成长模式。“自我认知”的需求方面,学院定期举办任课教师、班主任培训,提升就业工作队伍帮扶能力,将就业育人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通过“生涯进教师头脑、生涯进课堂、生涯进班级、生涯进社团、生涯进支部、生涯进双选会”的“生涯六进”模式,结合对自我认知和就业心态的辅导,协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自己,走出择业困境,在合理设置就业期望的同时培养与既定目标相匹配的职业能力。面对“职业认知”的需求,学院先后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知名学者、优秀校友等专业领军人物开展主题讲座,进行线上线下交流活动,使学生为就业决策做好专业知识储备;邀请驻烟知名企业资深HR进课堂,上演“情景式”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场体验求职面试;依托学生社团打造简历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场面试指导会等品牌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升职业知识,全面加深毕业生对就业实际情况的认知。
坚定“强专业”“链产业”“拓就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强专业”,夯实高质量就业人才保障基础,学院围绕海洋重点产业需求,深化“海工+AI+大数据”新工科建设,打造智慧海工、数智建造两个品牌,增强深海、深蓝等前沿技术领域人才供给,充分利用水利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攻坚的优势地位,全面升级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多维立体“三全育人”场域,深耕课程育人理念、丰富实践育人渠道、完善竞赛育人体系、提升科研育人实效;“链产业”,积极推动多主体协同育人联合体建设,链接企业需求建设订单式实践课程体系,引入研究驱动教学法。以水利专业为例,面向大二学生指定专业教师引入企业研究课题,通过团队合作分析贯通工程认知实践、实验课程、科创项目、创新竞赛、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环节,协同育人与高质量就业;“拓就业”,学院持续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旨在加强校企深度对接,帮助师生精准了解企业岗位需求和行业趋势,促进教育与实际工作需求紧密结合。针对重点学生群体,落实“四个一”促就业帮扶服务,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助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下一步,鲁东大学水利土木学院将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攻坚行动为契机,按照学校就业工作总体部署安排,持续推进就业工作。依托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一导向”,面对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需求的“二面向”,强专业、链产业、拓就业的“三措施”的“一二三 ”高质量就业模式,着力培养和引导更多毕业生投身海洋强国建设,奋力书写好强国建设水利有为的崭新篇章。(鲁东大学水利土木学院 王娜 王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