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打好基层减负“持久战”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推动下,建立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找准“负”的根源。一些基层干部在繁琐事务中空转的根源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为基层减负提能,首先需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明确基层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通过务实合理的任务“单子”,有效减轻基层“担子”。同时,相关部门要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氛围,把更多的资源、服务、管理下移至基层。

把准“减”的尺度。一些基层干部反映,部分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该考的不考、不该考的瞎考,以至于基层工作偏离主线、无所适从,甚至带来不必要的内卷。如何让考核回归初衷?除了规范考核程序、优化考核举措外,关键在于精简、调整考核内容,要彻底清理考核指标体系中不合理、非必要的事项,依据基层实际厘清职责,系统梳理权力事项清单、属地管理责任清单等,以履行事项清单执行情况为依据,明确基层应担的任务、应尽的责任,形成“以单明责、按单履责、照单考责”的工作闭环,切实规避滥用考核向外“摊派”、向下“卸责”等乱象。

瞄准“赋”的角度。推动基层“马壮车轻”,关键在于“车”“马”同行,充分激发基层治理同频共振的最大动能。要下好资源“一盘棋”,让基层具备干事之能,健全落实“村社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保证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面。要打好减负“持久战”,定期开展“回头看”,研究并整治深层次源头性问题,对基层减负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妥善解决,不断推动基层治理减负、赋能、增效、提质。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