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各级各部门必须久久为功抓好落实,“从头到脚”地开展减负工作,真正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
将减负之要消化进脑,常为基层而谋。“法贵必行,慎在深刻”。202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广大党员干部要系统把握、忠实执行,将党的政策文件转变为开展工作时的铁规矩、硬杠杠,确保一系列减负政策措施直通基层,决不能钻漏洞、搞变通。要在思想上正本清源,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些“压力传导”,将广大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加码考核中解脱出来,褪下束缚,轻装上阵。
将减负之声尽收入耳,常为基层而呼。“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减负措施成效如何、减负工作的问题和矛盾在哪里,基层干部群众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要学会倾听基层的声音,既要听“顺耳话”,也要听“逆耳言”,更要听“回响声”,将基层对于减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褒奖和批评尽收于耳,从各种声音中深挖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继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实现基层有所呼,上级有所应。在倾听基层之声的同时,还要为基层多“发声”,传递基层的期望和呼声,展现减负工作开展的真实情况,为敢担当有作为的基层干部鼓与呼,让基层干部更好地卸包袱、抓落实、促发展、创实绩。
将减负之举落实在足,常为基层而奔。减负举措是否落在实处、是否精准减到了基层干部群众心坎里,还是要靠双脚来丈量和检验。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寻找问题,把减负工作的问题找准、把对策做实。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各级干部要有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攻坚克难的勇气,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建立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常为基层奔忙,持续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减负赋能,让基层“车载”更轻,让基层干事创业“马力”更足。(作者:苏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