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科技强国有我】提升乡村全面振兴的科技含量

幻灯片-科技强国有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咸宁市考察了嘉鱼县潘家湾镇蔬菜长廊和四邑村,了解当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情况。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治国之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依然在农村。因此,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步,要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加速跑”,让农村更美好、农民更幸福。

培养战略眼光,挑好农业农村现代化金扁担

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远目标,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阶段性的发展过程。现代化也不仅仅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更要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现代化规划,明确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农业现代化工作有序进行。要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征程上,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明确不同类型地区全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提高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实效性。

坚持创新驱动布好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

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既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驱动力。这些年,我国坚持运用科技力量,通过打造智慧农业、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大土地保护等多项措施,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黑龙江北大荒集团,水稻叶龄诊断仪等智能设备一应俱全;黄河三角洲,加大盐碱地改造,让“白花花”变身“金灿灿”;作业效率高达每天500亩,中国一拖自主研发的大型高效谷物联合收割机,生动诠释“农机给力,种地省力”。从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乡村全面振兴蕴含了更多“科技因子”“创新因子”,实践充分表明,“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推动产业融合,巩固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盘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要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适宜农村发展的现代产业,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瓦窑村坚持把本土文化作为本村产业发展的底色,打造瓦窑会客厅、砖窑文化展示馆,筹建瓦窑村的“砖窑基因库”,打造有辨识度的“瓦窑铺”砖窑文化IP,多方位立体化传承瓦窑村的“砖窑文化”记忆。在昆山,将“吃螃蟹”“听昆曲”“游特色水乡” 三个元素融合到同一个场景中,策划形成更生动、更有吸引力的沉浸体验式乡村产品。利用农业文化自身的特色景观价值,营造特色优美的农业农村生态场景,能够有效推动农文旅融合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使农业农村发展迈向壮阔新征程。(作者:陆叶)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