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湖南万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樟集团)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通过造林造园、造林造景、造林造富,促进乡村产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走出了一条内涵式的融合发展之路,推进了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把33万亩荒山穷山变成了绿水青山,变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银山,实现了产业旺、环境美、农民富的累累硕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山乡巨变”。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精神,总结湖南万樟集团以“两山”理念推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做法和创新实践,2024年6月下旬,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邀请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退役军人创业就业促进会国防教育专委会的专家赴湖南省株洲市开展课题调研。
万樟集团位于湘赣边革命老区的茶陵县,茶陵县因地处“茶山之阴”也被称为“茶乡”,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中国革命建设的“红色摇篮”,也是古代人才辈出的“学士故里”,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与此同时,茶陵县也是重点扶贫县,2018年整体脱贫,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成为茶陵县当前发展阶段的主题。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仅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民营企业发挥优势,创造共享价值。万樟集团始创于1996年,下辖8个子公司和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10年以来,集团通过积极贯彻落实“两山”理念,在严塘镇、桃坑乡、舲舫乡等乡镇积极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多维度融合发展,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在茶陵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万樟集团不仅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成长,也激活了乡村内生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为当地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贡献了重要的万樟力量。
万樟集团在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全国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先进民营企业、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国家现代园林标准化示范区、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园区)等一系列荣誉的同时,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刘祖治也获评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绿化奖章、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国家林草乡土专家、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先富带后富”十大典型、湖南最美扶贫人物、湖南省乡村全面振兴“十大典型乡贤”等荣誉称号。调研组专家一致认为,万樟集团的实践,当好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不仅是绿色发展生态振兴的好典型,也是积极探索生态产品、生态资源资产价值产业化资本化综合发展的创新试验,现代农业企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案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好样板,共同富裕的好示范。
多维融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万樟实践”具体实践
万樟集团通过推进“三产”融合、“红色+古色+绿色”融合、“产、村、户”融合,不断拓宽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实现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走出了一条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可持续发展的万樟道路。
第一,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航母,让乡村产业“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要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就必须走“三产”融合之路。为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万樟集团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提高产业间和产业内融合发展水平。一是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发展特色种植,做大做强一产,建成了16个特色农业精品园,打造了十万亩珍贵树种、名贵花卉产业,十万亩油茶、茶叶、中药材、水果产业,十万亩森林康养产业,形成了珍贵树种、名贵花卉产业、油茶产业、茶叶产业、中药材产业、优质水果产业等五大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带,把33万亩荒山穷山变为绿水青山。今昔对比,把开发前的荒山、穷山现场图片与现在开发好的绿水青山图片对比就可以看出,万樟集团为社会做了什么,给后人留下了什么。二是建设智慧工厂,以科技赋能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做优做精二产,建成了全国一流的数智化茶叶、油茶精(深)加工中心和冷链仓储中心,实现了从传统1.0制茶到万樟4.0智茶的工艺变革。三是以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为基础,整合当地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深入挖掘产业附加值,做活做实三产,打造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成了“百万紫薇·大花海”中国花湖谷国家4A级旅游区、“星火源·湾里红”红色文化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千里和吕·大峡谷”和吕国际森林康养基地、“万顷东阳·大湖泊”茶博园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四大景区,面积达220平方公里,成为集红旅、文旅、茶旅、康旅等于一体的大产业区和世界旅游目的地。
万樟集团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的举措不仅促进了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实现了全产业链各环节营收,即一产卖苗卖果、二产卖茶卖油、三产休闲农业观光,呈现出“花比果贵”,还显著提高了园区产业集聚发展能力和农业经济综合效率,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万樟现代农业产业聚集区。聚集区包括万樟集团1个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个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个省级农业联合体、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5个子公司农业产业经营主体,是全国最具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国家级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的核心区,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效支撑。
第二,有机融合“红色+古色+绿色”资源,打造文旅新业态,让乡村“美”起来。为发挥乡村文旅融合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作用,推进乡村文旅产业优化升级,万樟集团积极整合乡村文旅资源,深入挖掘严塘镇等三个乡镇所蕴含的红、古、绿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其中,“红色”有湾里红军村的红色文化,这里是中国红色摇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一脉相承的茶陵县苏维埃政府、工农红军独立师办事处、将军山战斗遗址等红色旧址;“古色”有岳王文化,这里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在茶陵平定曹成叛乱的英勇事迹修建了岳王长城;“绿色”有“两山”文化,这里有万樟集团践行“两山”理念打造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暨“花湖谷”国家4A级旅游景区、茶祖文化博览园和吕石峰仙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集团通过以红带绿,以绿促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好“三色”融合文章,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不断提升文旅产业发展的附加值。一是打造湾里红色文化园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了红军故事街、将军山战斗纪念园;二是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建了18公里的岳王长城、精忠台;三是打造“两山”理念践行基地,建设了花湖谷国家4A级旅游景区、茶博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和吕国际森林康养基地,将穷山荒山建设成了花园、庄园、景区;四是打造了沉浸式红色教育、红色研学、劳动实践、党建、团建、科普新业态、新品牌,让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诠释践行“两山”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里成为思政教育大课堂、社会实践大舞台、文旅融合新高地,实现了“红色+古色+绿色”有机融合、1+1大于2的发展成效。
由此,湾里村、高径村入选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猷竹村、湾里村、和吕村入选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田心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三色”融合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全面振兴的“加速器”。
第三,全面融合“产、村、户”主体,实现村企利益共同体,让老百姓“富”起来。为拓展老百姓增收空间,面对产业园内21个行政村普遍存在的因劳动力外流而留下的大量闲置资源,万樟集团坚持以产业为纽带,以就业为重点,以股权为核心,创建联农带农,深入推进“产、村、户”融合发展。通过“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闲置生态产品、生态资源、资产,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综合发展并转化其中的经济价值,同时构建村企利益共同体,让村集体和农户一同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实现脱贫不返贫,走向共同富裕。
一是建立“政企农”协同联动机制,加强精准帮扶,通过与村集体签订帮扶协议,发放分红资金、帮扶资金,或以产业收入帮扶大量脱贫户、监测户。二是成立苗木与油茶两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无偿提供全方位服务,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并签订产品回购合同,节约农户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其生产经营效益,进一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三是支持就近就业创业,通过发展产业为当地村民创造大量就地就业岗位,同时推行灵活就业模式,提供一系列服务便利村民兼顾家庭责任与增收的需求,每年解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4000多人,支付农民务工工资5000余万元。四是盘活闲置土地资源,通过土地流转,每年增加21个村集体和老百姓土地流转收入400余万元,带动革命老区6万多农民走向共同富裕。五是签订资源入股合作协议,通过资源入股合作,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产业分红收入200余万元,其中,湾里村每年分红20余万元,和吕村每年分红10余万元,双元村每年分红6万元,田心村每年分红26万元,太岳村每年分红12万元,长江村每年分红4万元等。尤为重要的是,协议期满后,这些绿水青山将无偿留给老百姓和村集体,让他们世世代代享受这片绿水青山的红利,真正把荒山、穷山变成了绿水青山,变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俯首精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万樟实践”经验启示
万樟集团通过在产业、资源、主体三个维度深度融合,为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多方面为有关地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启示。
第一,坚持“两山”理念,甘做“拓荒牛”,提升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生态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要结合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为此,万樟集团始终坚持践行“两山”理念,发扬不惧风雨、攻坚克难的“拓荒牛”精神,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荒山、穷山上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结合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统筹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成就点绿成金,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共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同共赢,为乡村全面振兴“添绿增金”。
第二,坚持产业兴农,甘做“老黄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万樟集团紧扣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埋头苦干,兢兢业业,甘做勇于开拓的“老黄牛”,创新“三产”融合、“三色”融合发展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通过探索挖掘农村潜在优势,依托农村特色资源,统筹布局产业链条,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乡村特色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协调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联系,不断优化产业融合发展形式,培育旅游观光、森林康养、红色研学等多业态模式,形成了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为乡村全面振兴安上了“加速器”。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甘做“孺子牛”,提升乡村综合治理水平。广大农民是乡村全面振兴的主体,高效开展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从万樟集团的实践来看,企业长期扎根农村、服务“三农”,俯首甘为“孺子牛”,始终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关注农民需求,积极探索多元利益联结模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积极整治人居环境,支持农村公共服务,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效,助力建设生态宜居、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为乡村全面振兴夯实了民生治理的“压舱石”。
第四,坚持回报社会,甘做“茶陵牛”,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28年来,万樟集团始终坚持“个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的价值追求,秉承忠诚为民、乐于奉献、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茶陵牛”精神,在创始人的带领下,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走社会企业发展道路,把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社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植树造林,还是协助当地打造特色产业链、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促进共同富裕,都体现了其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增进公众福利、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担当,彰显了创始人这位被百姓们称为“永不撤离的扶贫队长”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与企业家精神,也是对敢为人先、精勤奉献、劲直刚烈、坚韧不拔、为民服务、务实图强的“茶陵牛”精神的生动传承。
(执笔:陶建群、邓楚韵;分别为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首席研究员、调研组组长,人民论坛调研部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