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热点问题调查(2024)

重要发现:

·关于国有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受访者高度关注业务创新与模式转型(60.6%)、业务流程优化(55.1%)、网络安全防护(54.8%)等方面。

·发展新质生产力,国有企业责无旁贷,受访者认为国有企业应“担当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主力”(61.7%)、“参与国内和国际技术标准制定”(55.1%)、“维护国家重要产业供应链稳定”(50.0%)。

·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的企业评价标准体系,注重衡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词”。受访者认为,基于“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成本控制”(59.8%)、“提升员工幸福感与人才吸引力”(57.6%)、“提升决策质量与风险管理水平”(48.0%)等考虑,国企应重视践行ESG理念。

·关于深化国有资本投资与运营改革,受访者认为应处理好“理顺战略目标与财务目标的关系”(61.8%)、“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55.8%)、“推动区域内国资优化配置和产业协同”(45.9%)等方面问题。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受访者认为亟须解决“国有资本的产业布局调整不够充分”(55.5%)、“布局新兴产业速度较慢”(53.2%)、“企业人才结构性短缺”(44.5%)等痛点、难点问题。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展现出以全面深化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向、新作为、新进展,备受各领域、各行业关注。人民智库聚焦砥砺前行中的国有企业,在2024年10月25日—11月1日,通过人民智库、国家治理微信公众号平台发放调查问卷,聚焦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前沿热点话题,倾听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击鼓催征、铿锵有力的足音。

如何推进国企数字化转型

赋能企业生产运营流程优化。约六成受访者关注“数字业务创新与模式转型”(60.6%);超五成受访者关注“数字化业务流程优化(55.1%)”。随着新技术与业务融合的不断深化,在实现业务流程的数字化管理、运行的基础上,国有企业通过有效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数字时代竞争能力。

夯实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超四成受访者认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应“明确转型路线图和任务书”(44.2%)。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计划、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队伍等方面的战略部署,将数字化转型全面融入企业发展战略,更加系统全面深入地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超四成受访者认为“构建先进的数字技术平台”(44.1%)是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约三成受访者认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29.3%)是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国有企业应注重加大对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内部培训、外部招聘、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和储备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各类人才,建立一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数字化人才队伍。

提升企业数据安全防护水平。超五成受访者认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54.8%)。通过建立健全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识别和评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加强平台、系统、数据等安全管理,提升企业安全发展水平。约三成受访者关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数据资产管理与应用”(31.5%)。国有企业数据资源规模大、价值高,具有巨大的挖掘潜力,其创新数据产品或服务的技术能力以及经营数据的市场能力,是激活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的着力点。部分受访者认为国企数字化转型应“提升数据挖掘、共享机制”(17.6%)。发挥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建立产业互联网平台、供应链协同平台等,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国有企业如何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勇担使命

约六成受访者认为国有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应当促进“担当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主力”(61.7%),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为企业发展赋能,驱动业务流程优化和模式更新迭代;超五成受访者认为国有企业应积极“参与国内和国际技术标准制定”(55.1%),推动我国自主标准国际化、核心技术标准国际化,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并推动标准互认,打造中国标准品牌,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提供“通行证”。

五成受访者认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有企业应注重“维护国家重要产业供应链稳定”(50.0%),约四成受访者认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有企业应注重“确保国家关键技术领域自主可控”(39.0%),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切实维护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不断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超三成受访者认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有企业应着力“培育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34.4%),这就要求国有企业主动探索新领域、新技术、新市场,探索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超三成受访者认为国有企业应该“在基础研究领域发挥引领作用”(34.1%),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投入,使国有企业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部分受访者认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有企业应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目标”(21.2%)作出表率,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远景目标并融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依赖于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部分受访者认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有企业应“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16.1%),聚高技能人才之力,筑高质量发展之基。

如何以ESG理念助推国企高质量发展

在环境保护层面,应关注污染排放、能源和资源的使用、业务活动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近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国有企业践行ESG战略可以更好“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成本控制”(59.8%)。践行ESG理念促使国有企业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采用先进技术、加大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积极措施,持续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超三成受访者认为践行ESG理念有益于“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风险”(37.1%)。

在社会责任层面,应关注员工管理、职业发展、产品质量与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社会贡献等领域,特别关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等国家战略。超半数的受访者认为企业践行ESG理念有益于“提升员工幸福感与人才吸引力”(57.6%)。约四成受访者认为国有企业践行ESG理念,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支持社会事业,有益于“塑造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41.8%)、“赢得社会声誉与消费者信任”(38.9%),提升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社会形象感召力和公信力。

在公司治理层面,应注重着力构建定位准确、权责衔接、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约五成受访者认为国有企业践行ESG理念,有益于“提升决策质量与风险管理水平”(48.0%);约三成受访者认为国有企业践行ESG理念,有益于“增强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稳定性”(31.9%);部分受访者认为国有企业践行ESG理念,有益于“吸引投资者并提振投资者信心”(17.4%)。应将ESG战略纳入公司整体战略规划,设立专门的ESG委员会或可持续发展部门,统筹协调ESG相关事务,制定和完善与ESG相关的内部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ESG指标体系和制度体系,确保企业合规达标。建立全面的ESG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机制,研判环境法规变化、社会舆论压力、公司治理舆情等可能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ESG风险,并制定应对策略。

如何深化国有资本投资与运营改革

强化机制创新,提高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超六成受访者认为深化国有资本投资与运营改革,应“理顺战略目标与财务目标的关系”(61.8%);约四成受访者认为深化国有资本投资与运营改革,应“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和效益”(40.7%)。国有企业既追求经济利益、又履行社会使命。国企发展不仅要看经济账,而且要看综合账,从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以及品牌价值等方面,衡量其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超五成受访者认为深化国有资本投资与运营改革,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55.8%)。约三成受访者认为深化国有资本投资与运营改革,应“明确‘两类公司’的功能定位”(30.9%)。通过理清“两类公司”与国资监管部门、出资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为“两类公司”发挥公司制、市场化出资人的实质性作用提供空间、创造条件。

强化产业协同,促进融合开放和互利共赢。超四成受访者认为深化国有资本投资与运营改革,应“推动区域内国资优化配置和产业协同”(45.9%)。作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整体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力量,国有企业在整合行业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加强地区之间的产业协作方面有优势,能够培育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有力推动重点区域经济的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部分受访者认为深化国有资本投资与运营改革,应“为国有资本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22.3%)。

强化融合发展,推动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超三成受访者认为深化国有资本投资与运营改革,应“促进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融合发展”(37.8%)。在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扎实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超三成受访者认为深化国有资本投资与运营改革,应加强“对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的培育和引领”(35.1%)。

如何把握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点

聚焦增强国资国企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打好组合拳。超五成受访者认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亟须解决“国有资本的产业布局调整不够充分”(55.5%)的问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基业长青的能力,包含党的领导、企业效率、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品牌竞争力、产品和服务竞争力、组织竞争力等方面。近四成受访者认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需要关注“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有待提升”(39.3%)的问题;部分受访者关注“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健全”(23.3%)。国有企业应通过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

围绕国有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新突破。超五成受访者认为当前国有企业“布局新兴产业速度较慢”(53.2%);超三成受访者认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亟须解决“传统产业转型困难”(36.1%)的问题。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要抓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领域的投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强基转型,通过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让传统产业在数字赋能、绿色转型中焕发新生。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质量劳动力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可能更加尖锐,超四成受访者关注“企业人才结构性短缺”(44.5%)的问题,应通过健全培养、使用、评价、激励联动推进机制,加快培养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数字技能型领军人才,为国有企业实现新的战略目标提供人才支撑。

紧扣推进国企治理体系建设、治理能力提升,谋划新举措。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建设,有效提升企业治理能力水平,加快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国资国企改革的全面领导,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权责边界划分,着力构建定位准确、权责衔接、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超三成受访者认为“内外制衡监督机制有效性不足”(34.2%)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亟须关注的重点问题。国有企业应通过强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发挥党的监督职能,让党纪震慑监督、决策事前监督、财会审计监督、职工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监督合力。部分受访者认为“风险控制体系仍不完善”(33.5%)和“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16.3%)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亟须关注的重点问题。国有企业应聚焦风险、合规、内控“三位一体”体系,及时将外部监管要求、外部风险形势融入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和管控措施之中,在确保合规落地和风险防控的基础上,兼顾企业经营发展的需求,通过协同高效内部控制为企业业务发展提质增效。

【执笔:人民智库课题组】

责编:程静静/美编:王嘉骐

责任编辑: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