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奋力打造灌区高质量发展新样本

韶山灌区位于湖南中部,建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灌区先后荣获全国最具时代精神的魅力灌区、全国灌区水效领跑者、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学技术普及基地、文物保护单位、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点等荣誉称号,并成功入选水利部颁布的“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名单。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锚定现代化灌区建设目标,努力探索南方灌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奉献灌区力量。

聚焦基层基础,着力夯实灌区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是以现代化标准改造工程。“十四五”期间,韶山灌区相关项目获批规划改造灌溉面积96.3万亩,规划总投资84280万元,计划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把灌区建设成为“高效节水型、智慧管理型、特色文化型、绿色生态型”的“四型”灌区,实现灌区设施完备、工程安全、灌溉高效、管理先进、防灾有力、生态健康,成为南方地区灌区现代化改造示范灌区。

二是以法治化手段治理工程。2022年3月,管理局推动湖南省首部针对单个水利工程的专门性立法《湘潭市韶山灌区工程管护条例》颁布实施,重点对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规划和建设、供水和用水等方面予以明确。2年多来,灌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逐步改善。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坚定不移以法治力量管护好灌区工程设施。

三是以标准化模式管理工程。灌区是湖南省23个大型灌区中唯一一个跨越3个地市的灌区,为强化顶层设计,理顺体制机制,灌区成立议事协调机构韶山灌区管理委员会,由湘潭市分管副市长任主任,湖南省水利厅工管局、湘潭市水利局、管理局负责人任副主任,市农业等行业部门、受益市县区分管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灌区大事、要事,形成发展共识。韶山灌区科学制定配水计划,量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优化水资源控制配置。通过指导各地成立用水协会,把松散的用水农户组建为科学民主的群众性管水组织,达到统一管理、科学调配、井然有序的共治共管用水目标。2023年12月,灌区成为全国第一批21处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评价的大中型灌区之一。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强化灌区高质量发展动能

一是以深化“管养分离”改革提升工程维护水平。2021年,灌区选取一段渠道进行“管养分离”改革试点;2022年,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选定市场主体承担干渠全线维修养护工作任务;2023年全面梳理探讨存在的问题,2024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原有130余名渠道维修员缩减至44名全职维修员,从动议到构想、从试点到推广、从探索到定型,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灌区工程日常管理模式实现了从粗放式管理向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的转变,渠道管养的水平和运行效率得到不断提高,科学规范的维修养护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二是以数字赋能增强工程智慧管控。灌区积极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努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水利工程管理相结合。通过建立数字化灌溉管理系统,实现对灌区水资源、水利设施以及灌溉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智能管控。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挖掘,预测水资源变化趋势和作物需水规律,进一步优化灌溉方案。通过数字赋能,不仅提高了灌区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还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工程运行中的问题,实现工程权属精准化、灌区运行智能化、灌区管理标准化、管护模式多元化。

三是以“三水”为根本提高灌区水支撑能力。第一,节水有提升。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将用水指标分解到市县区,落实到支渠,具体到每一次轮灌,实现水资源精细化分类管理。2023年11月被中国灌区协会授予“全国节水型示范灌区”。第二,供水有保障。作为灌区主要受益范围,湘潭历来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2023年,湘潭市粮食单产及双季稻种植率湖南省第一,其中湘潭县石潭镇省级万亩示范片在无大的基础水源情况下,依靠灌区灌溉,粮食亩产达1162.6公斤,超目标亩产5.7%。第三,治水有实效。面对2024年异常严峻的防汛压力,管理局提早部署、充分准备、畅通联动、精准处置。重点加密防汛薄弱点的巡查防守,加强降雨预警、降雨高峰、雨后排险等关键节点专题会商,加紧排查处置各类安全隐患和险情。

坚持“两手”发力,全力激发灌区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灌区在全国水利行业中地位独特,管理局积极践行“两手发力”思路,在保障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的前提下,依托现有资源资产,积极实践。一是理顺体制机制。2000年开始,积极推进灌区体制机制改革,将灌区经营职能和优质经营性资产一并剥离,组建了湘潭韶山灌区资源经营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利用灌区经营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其经营成果以适当方式反哺灌区工程,实现灌区工程社会效益和经营效益的充分发挥。二是主动融入大局。韶山灌区陈列馆建于1966年,是灌区对外展示的窗口单位,陈列馆附近有干支渠、渡槽、船坞、节制闸、塘堰等渠道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是红色水利“沉浸式”学习的生动课堂。发挥灌区陈列馆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水情教育阵地作用,年接待量达7万余人次,力争把灌区打造成水利行业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的目的地,打造现代化灌区标杆,不断释放灌区品牌能量。三是强化地校、地企联合。充分利用灌区现代化建设成果,通过与湖南农大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科研项目,与专业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开发,引智招商,全力提升灌区优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责编:潘旺旺/美编:王嘉骐

责任编辑: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