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实工、实资”的“三实”管理制度,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为切入点,旨在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进行有效治理。这项内生于企业的自我创新,体现了企业家的情怀、责任、担当和智慧,是企业践行“诚信行商,合规兴企”理念的重要典范。这一制度创新,虽然带有很明显的个性化色彩,但其中所蕴含的诚信理念和制度价值,却是社会所普遍认同的诚信价值观,具有共性的特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筑牢诚信根基,推动制度建设,加强欠薪治理,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对于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乃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都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毫无疑问,这一典型案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创新意义,其在多个方面的实践,给我们带来很多重要启示。
首先,彰显诚信理念。诚实守信是中国人民传统的价值观念,更是人们安身立命之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石。“诚信兴商,合规兴企”,也应当成为企业及企业家的重要价值观念。“三实”制度的核心,就在于企业以诚信作为价值引领,并将这一重要价值观作为企业运行的重要理念和行为遵循。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商业伦理道德,也同样是法律的重要要求。在我国的民法典、公司法以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市场经济的重要立法中,都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重要的法律要求。因此,以诚信价值观为引领,严格遵守法律要求,秉持诚信观念,自觉践行诚信观念,并将诚信观念嵌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之中,是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
第二,构建诚信制度。“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上至国家,下至微观经济主体,都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在国家层面,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线就是制度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强企业的制度建设,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需要强调的是,完善企业治理,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也同样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通过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要素和治理机制,推动民营企业逐步向现代企业治理转变,也是实现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案例中的“三实”管理制度,是企业自觉将诚信价值观转化为企业诚信制度的典型实践。作为企业自身的制度创新,既彰显了企业家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智慧,更是强化制度效能,推动企业行稳致远的典型案例。
第三,推动有效治理。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构建有效的治理机制,从而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上,同样需要构建有效的治理机制。在我国,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由来已久。为了治理这一重要的社会问题,国家通过制定立法、政策及相关制度措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加强法治实施,从而有效维护农民工权益。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一些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实践表明,只有真正构建保障农民工支付的长效治理机制(如:法律法规机制、政策保障机制、宣传教育机制等),充分发挥各类治理主体的独特价值、激发社会活力,是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治本之策。其中,构建政府、社会、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多元手段并用的社会共治格局,尤其是依靠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开展治理,是构建长效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在这个案例中,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内部治理机制,堵塞工资支付中的漏洞,以内部治理确定性防止外部的不确定性,通过“实名、实工、实资”的方式,推动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形成了一种以制度为依托的良好治理机制。这意味着,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不仅仅需要依靠政府,也需要企业依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部治理机制,从而真正落实和践行企业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义务和责任。
最后,诚信创造价值。诚信、信誉是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社会资本。基于诚信价值观而产生社会信任,是社会合作的重要基础,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和强大的社会凝聚力。社会不信任则可能导致社会关系的紧张和冲突,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信任危机,不利于社会的合作与发展。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企业不诚信的行为,则意味着其丧失了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难以取得社会信任。在这个案例中,由企业所创新的“三实”管理制度,以诚信价值观为引领,构建了一套制度化的治理机制,强化了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使农民工、上下游合作方等相关主体都能拥有合理的预期,强化彼此信任,为企业赢得良好声誉和社会信任,更好推动各方合作共赢。
【作者:王伟,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民商经济法室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