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调研中国·高质量发展】十年笃行,见证“南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的经验总结与建议

调研中国配图

2024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十年筚路蓝缕,十年砥砺前行。十年来,河南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出发,强化水质安全、供水安全、工程安全,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年的经验,明确未来促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谋划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对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经验总结

扛稳政治责任,把水源区的生态保护作为重中之重

河南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境内输水总干渠长达731公里,承担着向华北地区提供优质水资源、保障首都生态安全和水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划出硬杠杠,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守好这一库碧水。

十年来,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河南时刻牢记嘱托,始终把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实施了最严格环境准入标准,开展了“清四乱”“守好一库碧水”等专项行动,重点抓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丹江口水库库区、汇水区、中线工程干渠沿线各类环境问题整治,建立了保水质护运行“河湖长”长效机制。

十年来,南水一刻不停、奔流北上。十年来,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超76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7省市45座大中城市,直接受益人口超1.85亿人,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水资源支撑与水安全保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彰显“大省担当”。

ca2aa91b-8dee-4bb0-b6bc-42db9f01144a

强化水质安全,把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作为初心使命

南水北调成败的关键在水质,水质安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三个安全”的关键变量。

为确保水质安全,河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丹江口库区划定1595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划定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970平方公里,建成了贯通南北的23万亩绿色长廊,极大地缓解了受水区城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改善受水区民众的用水质量,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十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北京的自来水硬度从380毫克/升降为120毫克/升,河北省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彻底脱离世代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困境,优良的水质和较高的供水保障率使受水区实现了从“缺水吃”到“有水吃”,再到“吃好水”的转变。

强化供水安全,把生态经济良性互动作为发展之基

一方面,持续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了生态用水量和生态用水保证率。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实施以后,南阳4个县和三门峡卢氏县、洛阳栾川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分别是2534平方公里、286平方公里、90平方公里,综合治理后土壤侵蚀模数从每年4100吨/平方公里下降为1200吨/平方公里以下,而林草覆盖率从47.3%提升至62.5%。2020年,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首次实现止跌回升,北京市浅层地下水水位回升2.37米。

引水帮助曾经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重现生机,初步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靓丽风景线。

另一方面,沿线地区积极践行“两山”理论,探索出了一条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实现水清富民的发展之路。

例如,淅川县围绕打造生态价值高地、牢牢端稳“生态碗”,初步构建了“短中长”三线结合的产业体系,通过“短线”发展食用菌、中药材、大闸蟹等“短平快”产业集群,“中线”发展软籽石榴、大樱桃、薄壳核桃等生态林下经济套种产业集群,“长线”依托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打造全域旅游,乡亲们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

6376e4da-4e2e-4ef9-8c33-b031f7a015e6

强化工程安全,把构建高效体制机制作为根本保障

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是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安全、优质、高效的重要保障。

在标准化方面,出台了中线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体系顶层规划,建立了“设备设施、管理事项、工作岗位”全覆盖的标准制度,颁布实施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运行管理标准》。

在规范化方面,为更好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安全,始终把制度创新摆在重要位置。通过颁布实施《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和《淅川县河湖管理办法》,从法律层面保障了水源区和南水北调工程沿线高质量发展。通过成立南阳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水源地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从制度层面捋顺了库区管理权限,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区域执法的一体化。

在智慧化方面,构建了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中线1.0版本,初步形成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工程体系,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如何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正如火如荼推进,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我们要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系统总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十周年的典型经验

“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十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下,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及豫鄂两省广大党员干部及亿万人民高效联动,协同发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这一新中国水利建设的一项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和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不仅蕴含着协作共享的大国统筹、无私奉献的移民精神、跨流域调水的工程典范、流域治污环保的生态样板、节水优先的绿色引领以及水清民富的振兴示范,还蕴含着守水护水、守林护林、舍小家顾大家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同时也能够体现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中国共产党调水为民、治水兴邦的初心使命。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系统总结,全方位展示新时代党中央在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并凝结成民族精神的时代记忆。

6e922c9e-4e13-42ea-a572-a40ddbbbfc47

以水为纽带,创新发展豫京和南水北调战略合作,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10周年为契机,在南水北调对口支援、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教育医疗深度合作、文化旅游跨区域协同等领域抓紧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推动京豫双方在更高层次、更多领域、更广空间合作交流,推动京豫合作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要瞄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契机,积极利用北京科技创新、5G、人工智能、高端环保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国际交往等优势和河南省市场规模、人力资源、中医药产业等优势,与京(津冀)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京豫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津豫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冀豫产业转移合作园区、京(津冀)豫军民融合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打造跨区域合作样板和国内循环示范亮点。谋划设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高质量发展协作区”或积极推动南水北调水源区输水区统筹为国家战略,联合湖北、陕西两省共同争取中央相关部委支持,积极推动相关决策上升到中央关于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全局考虑。统筹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设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高质量发展协作区生态专项基金,实行重大设施统一规划、重大改革统筹推进,率先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产业转型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要求落实到水利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以水利新质生产力增强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水利新质生产力,是以水利科技创新为主导,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追求水利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水利生产力质态。要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加快重大水利问题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的智慧化应用,用好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型生产工具,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快构建数字孪生水利体系,推进水利工程物联智联协同管护,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水利管理方式向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的跨越式前进,实现水利智慧转型。同时,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国家水网骨干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在推进水网数字化、调度智能化、监测预警自动化和加强实体水网与数字水网融合,提升水网工程科技和智能化水平方面做出行业示范。同时,要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现状和数字孪生技术特点,从框架设计、技术路线规划等方面研究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总体建设思路,并且围绕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的需求,分析实施路径和重点建设内容,为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51f4a8b6-8472-4a76-9556-bef3ae35a4f4

十年奋楫,十年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怀揣着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让我们重整行装,深入开展南水北调水质安全保障行动,持续推进中线工程防洪影响治理等后续工程建设,加快实施丹江口库区石漠化治理等重点项目,确保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切实守好护水输水生命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南阳师范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南阳分院、南阳师范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南水北调通水十周年联合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张宝锋;课题组成员:李超 杨兰桥 王春阳。执笔人:韩江波 彭俊杰。)

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重点项目“水利新质生产力推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