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乡村治理 > 正文

新余市渝水区:多措并举推动护路联防工作更有成效

近年来,新余市渝水区始终把铁路沿线治安问题纳入属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打出路地融合、除患护安、环境治理“组合拳”,联防联控、破题攻坚,推动护路联防工作更有成效。

在路地融合上更加到位。树立维护铁路安全的责任意识,把护路工作列入平安建设部署规划,渝水区委、区政府主动推动化解突出矛盾隐患。形成铁路和地方政府联络机制,制定属地护路组织、铁路各车间班组及铁路公安联络名册,及时掌握护路动态、突发事件、问题隐患、涉铁矛盾、典型事例,加强日常的工作联系与沟通讨论,达到电话连线与网络平台“共商护路之策、共治突出隐患、共享联动经验”的护路工作沟通模式。组织召开联席会议12次,配合签订铁路安全协议200余份,联合开展“五进”宣传活动20余次,路地、警地巡查40余次,积极协调处置解决涉铁矛盾纠纷10余件,有效遏制闲杂人员入网及挡道危及铁路列车运行,确保问题隐患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有效畅通路地关系。

在除患护安上更加有力。深入开展线路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巡逻、大清理”专项行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各地基层综治中心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严格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开展工作,一丝不差严格落实,多管齐下精准治患,确保铁路线路安全万无一失。推进“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提出“联建护路工作站,打造命运共同体”,先后标准化建成铁路护路联合工作站2个,整合铁路工务、护路组织、铁路公安等力量,将“地方网格化管理模式”与“铁路区段化管理特性”有机结合,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治安分析会,形成“巡防同勤、隐患同排、问题同处、矛盾同调、宣传同抓”的护路工作格局。联合铁路派出所、专职巡防队员和护路志愿者开展岗位练兵8次,提高巡逻处置应急能力,促进铁路安全畅通。

在环境治理上更加强劲纠治“沿线老大难”,彰显“铁路护路联防”新成效。积极落实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双段长”机制,明确区、乡、村三级段长责任。2020年以来,先后开展渝水区铁路沿线环境安全三年综合整治、城区铁路沿线环境集中整治,渝水区交通运输局、住建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及沿线乡镇(办)加强与铁路部门对接,对境内沪昆、上新、洋坊、浩吉线开展综合治理工作。深入铁路沿线实地调研,摸清问题底数,形成《渝水区铁路环境问题清单》,按照行政区域和职能划分,将问题清单梳理分类发送沿线各乡(镇)、办事处和各有关成员单位并监督实施,投入资金500余万,排查整治各类问题200余处。充分发挥路地警地协作和警企共建工作合力,积极推进涉铁乡镇落实外部侵害源头治理,联合铁路公安派出所、应急管理、交通部门清理轻浮物侵线、行人横越、牲畜上线等各类隐患问题,处置安全隐患50余件。(新余市渝水区护路办 习梅芳)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