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六尺巷”间悟基层治理之道

“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要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六尺巷”的典故虽然简单,但它却包含着丰富的基层治理之道。基层社会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六尺巷”智慧对当今基层治理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基层治理需要宽容之心。在基层治理中,经常会出现邻里纠纷。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越闹越大。清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给家人的回信中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就是说,要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化解矛盾。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邻里之间交流少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没有缩小。相反,因为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和复杂,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因此,在基层治理中,我们要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多换位思考,多理解包容,才能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基层治理需要民主协商。在“六尺巷”的故事中,张英并没有直接出面处理家事纠纷,而是通过家人之间的协商解决了问题。这说明在基层治理中,要充分发挥民主协商的作用。基层治理中涉及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需要多方参与、共同协商才能达成共识。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民主协商机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后再进行决策和执行。同时,也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民主意识。

基层治理需要法治思维。基层治理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因此,我们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监督和制约。

基层治理是篇大文章,唯有共建共治共享,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尖上、办到心坎上,强化党建引领为民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善治,更好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者:浙江省瑞安市平阳坑镇人民政府  陈茜)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