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干事创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干。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的一线,肩负着改革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服务民生的重大责任,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直接关系基层改革发展事业的成败。
在工作作风中恪守清正廉洁。 我们不能当“三不沾”,做人不行德、做事不守法、用权不干事,恪守拒腐防变的底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纠治“四风”,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严防“灯下黑”,做到自身硬、自身正、自身净。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思想境界来提升,作为一种职业操守来培养,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在为民服务中保持初心不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部分基层干部心态浮躁,不乐于吃苦受累,做事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对于工作不做深做实;部分基层干部害怕承担责任,不愿作为或不敢担当,一些地方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在政策设计时纸上谈兵、照搬照套;个别地方开展工作在机械式、生搬硬套上下功夫,生搬硬套政策原文内容或直接使用往年方案以不变应万事,这势必影响当地改革发展事业的速度和质量。基层领导干部应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扑在一线调查研究,多为群众解决身边的困难事烦心事。
在攻坚克难中发挥积极作为。困难矛盾纠纷往往交织叠加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面对难题时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才能真正发挥好基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把握精准科学的方法和政策手段。如果政令推行中出现断点或者不精准的情况就会直接影响治理的效果。“良法善治”不能停留在口头层面和形式主义上,更要转化为行动的自觉。
当然政绩观的培育绝非一蹴而就,也非一方之力可以达成。培育良好的政绩观既需要基层干部自我约束,也需要监督惩戒等外在因素来倒逼,唯有内外兼修、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践行正确政绩观。基层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既要实现“显绩”,又要实现“潜绩”,既要抓好经济发展,又要抓好民生福祉,既要抓好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实绩。(浙江省泰顺县雪溪乡人民政府 董景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