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乃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更是人民幸福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健康中国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如明灯照亮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前行之路。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重要论述的指引下,我国正稳步推进各项卫生健康事业,为人民群众筑牢健康防线。
医疗改革蹄疾步稳,服务质量稳步提升。持续推进医疗改革,细化药品耗材集中采购监督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公开透明,防止不正当竞争和违规操作。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轮岗培训,上级医院专家定期到基层指导,切实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建立医务人员薪酬动态调整机制,依据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适时调整,让医务人员阳光收入增加,更专注于医疗服务。区域医疗协同机制逐步完善,医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优质医疗资源得以共享,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预防公卫持续强化,健康防线坚如磐石。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定期检查和更新物资,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迅速调配。开展公共卫生知识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提高居民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制定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计划,与高校合作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加大投入提升科研水平与服务能力。全国统一公共卫生信息平台持续优化,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加强,居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日益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显著增强。
科学评估精准施策,疾病治疗有的放矢。成立多学科疾病评估专家组,定期对流行病及重大疫情的治疗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建立疾病监测数据共享平台,打破部门和地区限制,实现信息互通。开展国际合作交流项目,选派优秀医务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经验,及时掌握疾病流行情况和治疗效果,提升评估的科学性与可靠性。专家评审机制严格论证治疗方案,国际合作不断加强,借鉴先进经验优化治疗方案。
分层诊疗有序推进,就医格局不断优化。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根据不同人群需求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建立转诊信息平台,实现转诊过程信息化管理,提高转诊效率。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评比活动,激励基层提高服务能力。通过建立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推动分层诊疗,基层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高,转诊机制不断完善,确保患者及时得到合理治疗,居民对分层诊疗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
产业发展规范有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基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生物医药产业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加强对企业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产业发展,鼓励创新,专业人才培养不断加强,人才素质逐步提高,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联盟建立,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和企业投入。
科普宣传深入人心,健康素养不断提升。组建健康科普志愿者队伍,深入社区、农村开展科普活动。开发健康科普手机应用程序,方便公众随时随地获取健康知识。建立健康科普内容审核机制,确保科普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通过多种方式普及健康知识,新媒体平台的健康科普宣传作用日益凸显,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采用多种形式提高科普趣味性和吸引力,健康科普人才培养不断加强,专业素质持续提高,将健康科普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健康意识,开展健康科普竞赛活动,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建立健康科普资源库,方便公众获取。
打击虚假宣传有力,医疗环境净化有方。成立专门的虚假医疗广告监测小组,加强对媒体和网络的监管。开展虚假医疗广告识别培训,提高公众辨别能力。建立虚假宣传举报平台,及时处理公众举报。文化与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查处虚假医疗广告,利用文化活动宣传科学医疗知识,提高公众辨别能力,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建立健全机制,查处虚假内容,部门合作联动打击虚假宣传,设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加强对网络医疗信息的监管,规范网络医疗广告发布。
回归医学本质,专注医疗服务。精简医生行政事务,让医生有更多时间专注于医疗服务。定期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活动,树立良好职业形象。建立医生意见反馈渠道,及时了解医生需求和困难。实行绩效考核改革,减少医生非医疗负担。加强医学教育,培养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建立科学绩效考核制度,优化考核指标。加强医学教育内涵建设,提高学生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营造良好医疗环境,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医生职业发展规划,为医生提供成长空间;加强医患沟通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健全法律法规,为医生的正常医疗行为提供有力保障,增强医患互信,提升医护人员地位。
心身医学蓬勃发展,心理健康呵护有加。在社区设立心理健康辅导站,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活动,从学生抓起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建立心理危机干预联动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在综合性医院设立心身医学科,提供综合治疗。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提高居民重视程度。加强医务人员专业培训,提高识别和治疗能力。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整合资源提供全方位治疗服务。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公众认识和重视程度。将心理健康筛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时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减少医疗次生灾害,保障医疗安全。建立抗生素使用定期检查制度,对不合理使用的情况进行通报批评。加强对过度医疗行为的内部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开展患者医疗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过度医疗危害大,加强抗生素管理,规范使用指征和剂量,提高医务人员认识,建立监测机制降低耐药风险。加强过度医疗管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预警潜在风险,强化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医德医风,加强医院环境管理。建立过度医疗监督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加强患者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全科医学扎实推进,基层医疗根基牢固。提高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的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全科医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促进服务质量提升。加大对全科医学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全科医生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建立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输送优秀人才。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健康管理。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发展,加大培养投入。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协作能力。设立全科医生特殊津贴,提高岗位吸引力;建立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协作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作者:黄万众,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