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高度重视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以招宝山街道为试点,创新推行“三提六同步”工作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培训指导等多种方式,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319个,从业人员5000余人,建有党组织27个,在册党员418人,形成集自治、平安、服务、文体等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组织体系,在化解社区矛盾、扩大居民参与、营造社区文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效提升社会治理质效。
强化“三个提前”,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建得好”。一是提前介入抓组建。坚持提前介入、超前辅导、实体组建,将党建要求延伸到社区社会组织筹备期,根据社区社会组织党员人数采取党员能人“派”、草根领袖“转”、流动党员“接”等方式,实现党建与筹备同步、组建与指导并行。目前,街道共建有社区社会组织实体党组织27个,占全区77%。二是提前规范强堡垒。围绕党建工作、规范运作、能力建设、项目承接、发挥作用和社会评价等六方面,出台全省首个《社区社会组织评估实施办法》,建立“评星晋级”分级奖励制度,并强化党建赋分权重及项目倾斜,以党建引领规范化建设。目前已将154个社区社会组织纳入登记管理,培育7个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三是提前优化塑品牌。注重典型选树和品牌打造,对被列为区级“双强”的3个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以及被街道列为一类的12个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实行社区党委、社会组织联合党总支“双重”管理,倾斜资源重点培塑党建品牌。目前,已培育形成“亲邻”党建、“三有”流动党员之家、“文艺匠心”等为代表的社区社会组织“3+8+N”品牌矩阵。
实施“三个同步”,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管得好”。一是理论实践同步强思想。创新建立“政治铸魂立优、清廉行动固优、立足岗位践优、服务基层强优、关爱帮扶护优”的“五优思政”培训模式,依托街道党校、思政课堂等平台,今年已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习大讨论等专题学习8班次,培训1000余人次,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二是双向进入同步强班子。把党建纳入社区社会组织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行党组织班子与社团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社团组建同步考察负责人人选,推动党员负责人担任党组织书记。目前街道已实现党组织书记进入社会组织管理层比例达到100%,有95%以上的社会组织党员负责人担任党组织书记。三是孵化培育同步强队伍。积极实施“双培养”计划,深入开展发展党员“红苗”排摸孵化行动,努力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今年已在社会组织领域排摸培育“红苗”16名,新发展党员6名。如张鑑碶社区帮帮团党支部将辖区流动人员紧紧吸引到党组织周围,发动骨干成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已培育“红苗”2人,另有5人递交入党申请书。
明确“三个职责”,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干得好”。一是完善机制明职责。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作用,建立完善党建专题会议、重点联系制度等机制,明确社区社会组织“五个一”任务,即制定一份党建任务清单、领衔一个重点工作项目、召开一次“三方交流”会议、开展一次年度党建述职、组织一次支部争先活动,全面做到规范运行、精准指导。二是统筹合力强履责。指导建立社会组织专业化服务清单,形成“群众点单—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派单—社区社会组织接单”工作闭环,创新推行社区社会组织“三师一员”机制,组建“团队管理师、资源筹措师、项目策划师和党建指导员”队伍,赋能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如总浦桥社区整合康养、托幼、教育等部门30余人的专业力量下沉,为社区社会组织出谋划策,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独居老人智能水表安装、银杏小区排污管道改造等10余个项目。三是发挥作用显尽责。聚焦基层治理重点任务,通过“党组织培育与经营活动”同步、“党员作用发挥与基层治理”同步、“党团典型培树”同步,组织开展“认领一个先锋岗、进行一次建言献策、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开展一次业务攻坚”等活动,组织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矛盾化解、居家养老、心理疏导、法律援助、邻里守望等服务,为居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委社会工作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