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风向标”,督查检查考核本应该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有效手段,然而在基层工作中,个个齐登场的考核体系、“面面俱到”的考核指标、“材料论英雄”的考核导向,不仅给基层干部带来重重压力,还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为基层减负,要破除考核“痛点”,精简考核事项、优化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干实事。
化繁为简,让考核体系更精简。多头考核、重复考核让基层应接不暇,花两分精力做事,却要花八分精力证明做了这件事,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严重束缚了干事创业的手脚。如何考到点上、考出实效,重点是要精简考核体系,牵头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统筹作用,对各部门的考核指标进行系统梳理,整合各类专项考核,挑重点、挤水分、减条目,合并“同类项”,进一步减缩考核频次,变“多头式”考核为“一站式”考核。
量体裁衣,让考核指标更优化。有的地方在考核中,制定考核指标“上下一般粗”,不结合实际,甚至对资源禀赋、工作基础不同的地区与部门搞“一把尺子量到底”,给基层干部造成很大困扰。要善于倾听基层声音,探索开展差异化考核,注重分析不同地区与部门的特点,既注重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共性”特点,又充分考量基层发展定位、产业结构、科技人才等等“个性”因素,精准设定量化考核指标。
避虚就实,让考核方式更务实。要材料、查痕迹、报数据是传统考核中的“老三样”,多头填报、重复填报致使基层为应付考核不得不“纸来纸往”“纸上谈兵”,工作实效不高。考核方式应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注重统筹运用巡视巡察、审计督查等日常工作成果,降低“凡事留痕”在考核中的比重,减少对过程记录的依赖,让基层干部把精力真正投入到为群众服务、为发展助力上来。同时,要丰富考核方式,把功夫下在平时,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日常监督和指导,把群众评价纳入考核体系,让日常监测和动态评估成为考核的重点,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树立不重“评时”重“平时”、为民办实事的正确政绩观。(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纪委监委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