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警惕基层“躺平式”干部

近日,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对8名“躺平式”干部进行了岗位调整,并出台《关于实行领导干部履职表现辨才治庸方案(试行)》,突出以事察人、以事辨人,给实干者亮“绿灯”,给躺平者亮“黄灯”,此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躺平”现象得到有效治理。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不作为、慢作为的“躺平”现象依然时有所见。“躺平式”顽症痼疾“非一日之寒”,彻底根治难以“毕其功于一役”,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坚定信念提素质。通过开展常态化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和廉洁教育,让党员干部牢记使命担当,激发干事热情,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水平,从思想深处拒绝“躺平”,自觉抹掉思想上的“铁锈”,剔除精神上的“杂质”,面对困难与挑战,不逃避、不推诿,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干起来”。

奖惩并行激活力。破除躺平弊病,关键还是要用好干部选拔指挥棒,优化晋升激励机制,把踏实肯干的干部识别出来、提拔上来、重用起来,把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调整工作推向常态化、机制化,推动干部的正常流动更好地运转。建立“躺平式”干部管理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让转化效果好的“躺平式”干部能重新挑担子,真正实现干部既“能上能下”,也“能下能上”,完善和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充分激发广大干部敢试敢闯敢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实干者亮“绿灯”,给躺平者亮“黄灯”。

提高能力促发展。为官避事平生耻,主动作为“干”当先。砥砺干部到基层一线去真枪真刀磨砺,勇挑“重胆子”、勇啃“硬骨头”、勇接“烫山芋”,练就真功夫、硬本领,让干部愿出力、会出力、善出力。增强干部工作能力,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一桩桩捋清楚、一件件落实好,让干部在为群众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中有“面子”,在群众的“获得感”中感受“成就感”,在敢于向问题叫板、赢得群众叫好中获得干事动力,将“要我干”变成“我要干”,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