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党政干部谈治理> 正文

赵长茂: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党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归结为五个“必须统筹好”,其一是“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显然,如何将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结合得更好一些,“止于至善”,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

正确认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准确定位和把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正确认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党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认识深化寻找市场和政府关系的科学定位,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努力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对市场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引导作用”(市场引导企业),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再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对政府作用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可以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经验,就是在实践中既发挥“有效市场”的作用,也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既用好“看不见的手”,也用好“看得见的手”,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两手”协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也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对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关系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来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理论上解决了“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成果,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修改为起决定性作用,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对市场作用是一个全新的定位,‘决定性作用’和‘基础性作用’这两个定位是前后衔接、继承发展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因为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但必然会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要使各方面体制改革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同时也使各方面自身相关环节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认识深化到什么程度,实践就推进到什么程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观点的确立,为我们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提供了根本依据。

理论逻辑告诉我们,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方是市场,政府发挥作用必须遵从这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政府作用的发挥是人们顺应客观经济规律要求的主观行为,政府可以从自身职能出发管理和规范市场、弥补市场失灵,但不能认为政府管得越多越好,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任意干预市场或替代市场。当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又要让政府勇担责任、干好自己该干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可见,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既要善于作为,又必须依法依规,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其当为,避免乱作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是“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同时对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进行了部署,强调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可见,从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出发,“有效市场”是体系健全、机制完善,价值规律作用正常发挥,能够高效率配置资源的市场形态;“有为政府”是职能明确、权责清晰,能够对经济活动实施科学调控和有效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促进公平正义的政府形态。

在新发展阶段,要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使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必须继续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此,必须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必须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完善流通体制;必须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重点完善产权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企业退出制度,健全企业破产制度等。

同时,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政府是宏观经济治理的主体,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要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也要把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放在重要位置。

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

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应该是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关系的必然结果。“放得活”的“活”,是市场之活。只有活而有序的市场,才能高效率地配置资源。市场之活,“活”的是市场主体,市场主体也是创新主体。事实表明,市场要活,必须“放”。对于市场主体来说,“放”才能“活”,“活”才能“动”,放开手脚才敢投资、敢消费,大胆经营、敢于尝试、敢冒风险、勇于创新,“风风火火闯九州”。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已充分证明,“放”才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从“放”和“活”的关系看,放是手段,活是目的。放是前提,活是结果。放水才能养鱼,水盈才能鱼活,水足才能鱼多,水大才能保持良好水质,水大鱼大。从宏观层次上说,不放活就不能很好发展,更不能持续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放”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在放开政策、放活市场、放活经济时,必须考虑放的宏观风险。因为存在放则“乱”的可能性,所以必须“管”。“管”是政府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管理主体的“天赋”职能,必须在放的同时“管”。当然,政府之“管”,不是事无巨细什么都管,而是管应该管、管得好、管得了的事。我们以前的教训是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结果该管的事没有管、没管好,由于管得多、管得细、管得死,抑制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从“管”“放”“活”三者关系看,“管”和“放”都是手段,“活”是目的,“管得住”是“放得活”的底线。在实践中要避免把“管住”变成“管死”。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的论述,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取向是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

在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下,面对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到位”论述的精神实质,把相关要求落实到位,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改革,以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作者系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教授)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