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基层党建 > 正文

强化减负让基层“轻车壮马”

形式主义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基层工作的活力与效率。中央再次吹响整治形式主义的号角,旨在通过减负减压,为基层卸下沉重的包袱,让基层干部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民服务工作中。

减压“卸包袱”,从“指尖点击”到“脚步向下”。进入信息化时代,过度的文件往来、频繁的线上打卡、繁琐的报表填写,这些看似“规范”的流程,实则是形式主义盛行的表现,其根源在于个别部门对基层工作的过度干预和不合理要求,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盲目下达指标任务,过分强调工作留痕,导致基层干部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应对这些“面子工程”,难以专注于解决实际问题。要让基层干部从“桎梏”和“藩篱”中解放出来,必须从源头上根治形式主义问题,减少对基层工作的过度干预,对基层干部既赋“能”也赋“情”。要建立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通过完善制度、优化流程等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文件往来和线上任务,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深入群众、察民情、办实事。

依规“明权责”,从“事权重叠”到“主动作为”。一直以来,权责不清、责任推诿、责能不匹配等问题导致基层负担过重,各部门之间、不同层级之间存在着事务处理的重叠和交叉,往往会出现“属地管理一筐装”的现象,根源在于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理顺部门间权责体系和上下级权责界限,建立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基层权责体系,推动资源资金、管理权限、人财物等向基层倾斜,明晰基层干部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等,让基层干部有据可追、有规可循。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担当精神,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用好“三个区分开来”,让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勇于担当、主动作为。

考评“挤水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有力”。考核是指挥棒,更是风向标,但若把考核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不仅会让考核效果大打折扣,还会出现编造数据、捏造材料等不良现象。考核中的形式主义问题根源在于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标准不合理。应旗帜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导向,结合基层实际,优化精简考核体系、指标和方式,建立健全考核结果的反馈机制,注重工作实效和群众满意度,让基层干部从迎评迎检、层层考核中解放出来,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多做“满意工程”“民心工程”。(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纪委监委 丁刘杰)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