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理解“三高”、锚定“三新”、聚焦“三化”

新质生产力在发展动力、发展形态、发展理念上与传统生产力有着本质区别。要想实现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变革,我们必须从新质生产力“三高”特征入手、把握其“三新”发展锚点、聚焦“三化”变革路线。

把握新质生产力必须理解“三高”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充分理解新质生产力独特的“先进”质态,把握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三维特征。

其一,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特征。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特征集中体现为更高精度的生产工具和更高含量的劳动资料。从社会历史层面上看,人类社会每一次社会形态变更、每一次社会生产力的跃升都与科学技术的突破紧密相关。换言之,科学技术历来就是生产力形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高科技”显然也成为了新质生产力的一大显著特征。我们正处于新旧更迭的数字化社会,诸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大数据等一系列数字技术以及脑机接口等前沿生物技术的涌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极大活力,催生了一批高智能、高水平的新型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

其二,新质生产力具有“高效能”特征。新质生产力的“高效能”集中体现为更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更高效用的能源。在更高素质的劳动者层面,过去我们比较重视劳动者的具体“数量”,即强调发挥更多劳动者的合力作用,如今我们更加看重新型劳动者的“质态”,这就是说,要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将培养更为智慧的高素质人才和数字劳动者视为恒久坚持的教育目标。在更高效用的能源动力层面,过去我们相对忽略了能源动力的创新式发掘,如今风能、氢能等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新型能源。

其三,新质生产力具有“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集中体现为更广领域的劳动对象和更高品质的劳动产品。在更广领域的劳动对象层面,以往我们着重于挖掘自然界中“自然物”形式的劳动对象,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更需要将数据等“人造物”形式的物质资料转化为新型劳动对象。在更高品质的劳动产品层面,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特征更体现为多元化、特色化、品质化的产品输出。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锚定“三新”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新质态,这种“新”具体化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这三种具有递进关系的创新形式。

其一,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锚定原始创新。原始创新是指在某一技术或基础领域取得前所未有的原创性突破、质态性飞跃、颠覆性成果的源头式创新,象征着人类文明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原始创新难度大、准度精、要求高、效用强,一旦形成便能彻底解决某些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促进集成创新和开放创新的赓续发展。一方面要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原创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解决阻碍产业升级和技术质变的难题;另一方面,要将原始创新视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板块,鼓励广大企业敢于“试错”、勇于“冒险”,为形成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而不懈努力。

其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锚定集成创新。集成创新是指将多种技术要素集约起来形成系统性功能、互补性效用、稳定性结构的整合式创新,它是一种最为有效、最为核心、最为和谐的创新形式,体现了生产力内部诸要素的最优配置。抓好集成创新能科学发挥生产力内部诸要素的最大功能,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合力。一方面要有机融合多元技术成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品与特色产业;另一方面,锚定“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核心标志,探索新质生产力中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内部要素的优化组合模式,形成全面、有效、先进的技术创新系统。

其三,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锚定开放创新。开放创新是指在某一企业、市场或国别内外形成即时性交流、畅通性协商、双向性联动的合作式创新,它是一种最为自由、最为多元、最为协调的创新形式。开放创新发源于原始创新、接续于集成创新,体现为创新体系的一种终端形态。开放创新既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牢牢坚持的一项基本策略,更是当下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要之举。必须将开放创新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方法,深度推进技术自立、技术自强与技术自信。

深耕新质生产力必须聚焦“三化”

目前,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正是纵深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三大难点,更是三大重点。

其一,深耕新质生产力必须聚焦高端化路线,走服务高端化、人才高端化、产品高端化的三位一体发展路线。一是要提升服务行业的标准水平,必须不断引入高科技赋能手段,完善行业服务细则,建立科学的服务评价体系;二是要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高层次、紧缺型人才的支持力度,健全以能力、素质、贡献为标准的人才评价和激励体系;三是要精准对接高质量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升各类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有效解决传统产能过剩等问题。

其二,深耕新质生产力必须聚焦智能化路线,走技术智能化、产业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的三位一体发展路线。一是要推进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承认数据等新型要素的合理地位,早日建成数字中国和智慧中国;二是要使各类产业实现智能化、专业化、自动化和集约化发展,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虚实技术融合,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精度化完善,完成实体产业与虚拟产业的深度融合;三是要实现各行业管理能力的智能化,更加灵活、高效地适应市场面貌和消费需求。

其三,深耕新质生产力必须聚焦绿色化路线,走环境绿色化、能源绿色化、理念绿色化的三位一体发展路线。一是要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过程中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尊重自然客观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是要促进资源的有效和循环利用,发展并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持续、可再生清洁性能源,加强国际生态保护合作;三是要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绿色低碳消费需求,推广新型绿色生活方式。(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李弦;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黄帅)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