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基层党建 > 正文

向“新”而行 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各行业、各部门都应当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做好科技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保障三篇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真正扛起高质量发展的千钧重任。

顺势而动,打造创新科技“新引擎”。创新,从来都是产业发展的必选题,也是各行各业从生存走向兴起、从传统走向未来的必胜法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高端装备、芯片制造等具有高知识产权壁垒、高产品附加值、高产业控制力等创新技术引发了生产力的跨越式增长,也带动了其他传统行业的重塑和进化。要加快对重大科技项目和未来产业的超前布局,强化科技创新的源头作用,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特别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潜能,加强对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等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创新在社会各层级的广泛渗透,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竞争力。

有的放矢,激活引才育才“新动能”。人才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只有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发展障碍,才能构建公平竞争、激励创新的优质人才生态。一方面,要精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及青年才俊,构建多元化人才结构,打造开放包容、灵活高效的人才体系。同时,也要及时优化引进政策,为顶尖科学家、高端技术人才及创新团队提供丰厚待遇等全方位支持,确保人才引得进、稳得住、用得好。另一方面,加快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精准培育市场和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注重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能力。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等举措,激发各阶段学生对科学的热爱,点燃各行业人才对创新的激情。

与时俱进,绘好顶层设计“新蓝图”。新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科学前瞻的战略规划。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必须与时偕行,时刻保持全局视野和长远眼光。首先,要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将新质生产力建设纳入国家和地方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注重战略协同,确保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及政策环境等规划相互衔接、协同推进,形成整体合力。其次,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建立健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包括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创新企业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供成长“沃土”。同时,监管部门需创新监管模式,主动适应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建立高效监管机制,确保政策措施有效落实,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推动新技术健康发展。(刘若熙)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