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江苏省连云港市:党建引领提质效 绘就社区新“枫”景

编者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江苏省连云港市聚焦基层治理中的短板弱项,强化党建引领,建立科学、顺畅、高效、严密的组织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1

“秦东门大街68号楼下水道盖板破损需要更换”“西门路沿街商户需要沙袋防止雨水倒灌”……这是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海州街道砚池社区本周“巷理事”工作清单中的一部分,以此满足居民多样化诉求,也是连云港市以党建引领护航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连云港市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目标,打造了“一委三会”“邻里党建”“四到户四到人”等一系列治理模式,着力凝聚多方主体治理合力。立足精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连云港市制定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五治提升工程”(即“多维共治”工程、“赋能强治”工程、“精网细治”工程、“数字优治”工程、“融合善治”工程)及“八大行动”(即规范建设“强基行动”、基层减负“整治行动”、队伍建设“强能行动”、便民服务“增效行动”、居民自治“凝心行动”、法治先行“保障行动”、德治教化“敦风行动”、数字赋能“智治行动”)等多项举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新质效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抓机制促规范

破解基层治理难点问题

为进一步破解村(社区)“抓不住”“不好抓”“没人抓”等问题,连云港市持续探索破解基层治理难点堵点问题的新模式新方法。

1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政府在海州湾度假区为周边小口村、梁沙村等地村民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活动

下好模式创新“一盘活棋”。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议事会协商、村(居)委会实施、监委会监督的“一委三会”治理模式,形成地方标准并在全市推广运用,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容易触发矛盾的村级事务让村民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有效推动村民从“被动旁观”向“主动参与”转变,“一委三会”社区治理模式先后被评为省社会治理十大创新成果、省首批优秀法治实事项目。东海县三铺村创新“五事三议三公开”工作法,被确定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连云区营山社区“136工作法”入选“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赣榆区“新乡贤助推乡村治理”、连云区“居民自治与网格化服务管理‘1521’社区治理体系”均获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果。注入居民自治“一股活力”。在农村社区严格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和“三务”公开制度,在城市社区有序推行每月10日“小区议事日”制度,不断提高群众自治水平。创新网格党建载体,推进住宅小区“一站六员”服务机制建设,以物业服务区为单元建立小区党群服务站,配备社区工作人员、专职网格员、业委会成员、纠纷调解员、民情信息员、物管联络员等,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注重创新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载体,倡导“微组织”“微参与”“微服务” ,形成了“社区红管家”“社区巷理事”“有事好商量”“老娘舅调解”等诸多自治品牌。激活队伍建设“一池活水”。持续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建设,制定《连云港市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办法》,明确建立县级社会工作部门统一组织招聘、镇街集中管理、社区统筹使用的招录体系,将符合条件的专职网格员通过考录、考核方式逐步纳入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推行村干部专业化管理,加强乡村全面振兴专干队伍建设,用好村干部干事创业“三奖一补”激励政策。打通优秀村(社区)干部晋升通道,推动面向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选聘纳入专项事业待遇管理和招聘镇街事业编制人员制度化常态化。

抓基础重固本

多方共治夯实基层基础

为进一步推动新设立社区规范运行,连云港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在夯实基层基础上精准发力、统筹谋划。组织架构更加科学。加快建立市、县两级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持续完善城乡属地治理工作格局,不断推进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的四级联动、纵向贯通的指挥调度体系,形成较为完备的组织架构。今年9月底前,四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将全面投入运行,年底前社会治理信息系统计划投入使用。建立乡镇(街道)职责准入制度,健全与乡镇(街道)职责相适应的考评体系,有效搭建完整组织架构和科学考评体系。社区阵地更加稳固。实施中心城区城市社区服务中心三年达标工程,推动46个中心城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面积达标。将新建和改造提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纳入民生实事,推动67个社区用房完成提质升级。制定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6+X”(“6”是指 6 个功能室,包括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民情调解室、村情档案室、驻村工作室、“一委三会”议事室;“X”是指若干服务场所)、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区五中心”(基本情况展示区、党员活动中心、议事协商中心、为民〈便民〉服务中心、公共安全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功能布局和日常管理运行制度,推行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四常”标准,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有温度、聚人气的“村社综合体、百姓会客厅、党建主阵地”。服务质效更加显著。在全市城乡社区推广“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制作“全科社工”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全面落实“一门受理、全程办理”、服务承诺、错时上下班等工作制度,开展“全科社工”服务示范点培育活动,已培育3批60个市级示范点,以点带面强化示范引领。探索实施小区“邻里党建”模式,以“支部建在小区里”为抓手,打造“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服务链条,充分吸纳在职党员、网格员、共建单位、志愿团队等多方力量开展“组团式”“共建式”服务。

抓重点求突破

着力为基层减负赋能

为进一步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连云港市坚持“让基层有感、为基层赋能”鲜明导向,出实招发硬招为基层减负松绑。动真碰硬“真减负”。把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措施细化分解为任务清单,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明确牵头及负责单位,建立健全镇街权责清单。同时规范整合党政群机构设立的各类村(社区)工作机制,巩固村(社区)“牌子乱象”反弹问题专项整治成果,规范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及民生综合台账,进一步实现减负。织密织细“小网格”。将网格化管理作为基层治理的“小切口”,助力精细化管理再提升。一方面,通过城乡网格设置、准入事项“双筛查”,进一步调整管理幅度过大和过小的网格,推动全面实现党建、政法综治、民政等“多格合一”,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网格党支部为主体、片区党小组为骨干、党员中心户为前端”的四级联动组织架构。另一方面,不断健全平急转换机制,以网格为单元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标准、亮作为”活动,优化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深化流动党员“三服务”,实施“兵心耀港城”兵支书铁军工程及“红格赋能”行动,并将楼宇物业、重点企业党员负责人等选入网格党组织班子,持续推广“四到户四到人”“敲门行动”等做法,真正提升基层治理和应急管理能力。智慧赋能“零距离”。为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连云港市加快各部门存量业务系统整合,将12345政务服务、应急管理、江苏“微解纷”“阳光信访”等信息化系统接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并常态化推进网格员应用信息采集类APP专项检查工作。加强党群服务中心(站)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建设,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村(社区)、网格配套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终端设备,推广不动产登记进党群服务中心做法,加快实现“自助服务办、快捷线上办、社区帮忙办、网格上门办”等工作方式有效融合。升级改造“我的连云港”APP,开发社区养老、家政、卫生、托育等网上服务项目应用,打造方便快捷的线上“社区之家”。

抓融合聚合力

着力破解资源碎片化问题

为进一步破解碎片化问题,凝聚强大合力行稳致远,连云港市上下联动、多方聚力,有效构建基层治理高效能、服务群众高质量的“红色矩阵”。

1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新东街道文昌社区联合“金钥匙”物业开展传承茶艺活动

推进“红色物业”。组织开展物业管理体制机制服务大提升三年行动,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和业委会党员负责人与社区党组织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在连云区棠梨社区等地已试点推行社区、物业合署办公,落实居民代表、业委会、楼栋长、物业公司、社区“两委”等板凳议事会制度,真正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计划年底前实现全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党建工作全覆盖,纵深推进“红色物业”融入社区治理。凝聚“红色力量”。持续深化“五社联动”模式,推动社会力量进社区、进网格,“七巧服务站”“海清公益服务中心”等一批极具特色的社会组织与社区签订共建协议,“和馨院”等“社工+志愿者”联盟先后开展“我帮你”等系列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全市连续开展4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真正解决一批社区所盼、群众所需的现实问题,2024年已投入120万元开展“微自治”公益服务项目活动,资助120个社区社会组织实施为老、为小、帮困等公益服务项目。同时,将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就近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建立“两企三新”党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常态化机制。发展“红色资源”。不断发展壮大社区治理服务共建队伍,通过区域化党建、结对共建、结对帮扶等途径,引导辖区单位,特别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物业服务公司等主动加入,初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共驻共建的良好态势,逐步做大“云擂台”党建共建品牌、“棠梨花慈善公益坊”等平台。构建城乡基层治理多元投入格局,明确由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牵头,统筹利用现有资金、资源渠道支持村(社区)服务项目和设施建设,同步开展行业党建强基提质行动,统筹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基层治理。

评 论

党建引领聚势赋能

陶建群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涉及多方主体,关系人民群众切身权益。为有效破解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利益多元、诉求多元等难题,江苏省连云港市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其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从而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连云港市着力强化党建引领,以基层党组织为中心,建立起科学、顺畅、高效、严密的组织体系,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创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健全协调联动机制,促进治理方式多元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机制多元化,激活社会治理的基层细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党组织处于服务人民的最前沿,这就要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连云港市不断完善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机制,使基层力量、资源、阵地有效整合,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实现基层有活力、管理出实效、群众得实惠的治理目标,形成生动活泼的基层治理新局面。(作者系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首席研究员)

(江苏省连云港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来源:《中国社区报》7月30日4版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