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聚焦基层减负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提供重要制度遵循,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要举措。规定实行以来,基层干部卸下负担、轻装前行,基层减负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坚持问题导向凸显减负实效。充分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基层的多样表现形式,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着力发现和解决突出问题。一是厘清基层治理权责边界的划分。谨防以属地责任等为由向基层转嫁责任等“小马拉大车”现象发生,科学规范“属地管理”。二是减轻“指尖”负担,解放基层“双手”。加强公众号及小程序等应用程序的管理,构建集中的高效的政务平台。整治各类打卡、转发、点赞等问题,解放基层干部的双手,把时间更多地用在为群众服务上。三是力戒以应付主义整治形式主义。真实落实简化工作流程、消除文山会海、重复填报等无效工作,各项“减负政策”,防止“减负”变为“加正”,让基层干部从繁重的无效循环工作中解脱出来。

坚持为民初心,提振减负质效。基层是与群众联系最紧密的一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的目的也是提振基层干部的精气神、树立新作风,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一要坚持群众路线。繁重无效的工作少了,深入群众、联系群众,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时间就多了,能够更加充分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二要坚持服务为民。“减负”并不代表“减责”,“减负”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俯下身子”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基层干部应当更加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解决好老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坚持制度保障,促进减负长效。一直以来党中央驰而不息抓作风,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一系列举措落地见效。但基层减负绝非一日之功,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以群众的满意度为考核目标,优化考核指标,减少形式主义考核内容,坚决整治以台账片面考核的情况,逐步、长期地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另一方面完善有效的长效机制。对形式主义新动向保持高度警惕,将整治回头看、防反弹等融入日常工作,形成常态化整治工作合力,坚决防止回潮反复,切实推动基层减负成效持续巩固。(衢州市常山县东案乡人民政府 官鹿)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