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职称评审新航道 教师活力再启航

 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至关重要,其合理性与科学性直接关联教师工作积极性、专业成长以及教育教学质量。良好的职称评审制度能激发教师潜力与活力,促使其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反之,将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抑制人才成长,造成人才的流失,最终影响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与团结。因此,深入探究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制度,探寻创新优化路径,极具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职称评审现状及问题

(一)评价标准单一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职称评审采用统一固定标准,未充分考量学科、专业差异。如工科与文科教师科研成果评价,多以论文发表数量、级别及科研项目数量与经费为主,忽视工科侧重技术研发、专利申请与成果转化,文科注重理论研究、社会调查与文化传承创新的特点。这种单一标准难以精准反映教师真实学术水平与专业贡献,易造成评价不公,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与职业发展动力。

(二)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严重

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指标体系中,科研成果权重过高,教学业绩考核薄弱。这致使教师为求晋升,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工作。部分教师为发表论文减少备课时间,简化教学过程,甚至采用陈旧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例如,有的教师因科研任务频繁请假,打乱教学计划,影响教学进度与效果。此倾向偏离高职院校办学宗旨,不利于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提升。

(三)忽视实践能力考核

高职教育强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理论知识与丰富实践经验、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然而,现行职称评审制度对教师实践能力考核不足。虽部分学校提及企业实践经历或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但实际评审中考核流于形式,缺乏具体可操作标准。如对教师企业实践经历,仅关注挂职锻炼经历,对实践任务、成果及对教学促进作用缺乏考察评估。这导致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动力不足,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实践教学质量提高。

二、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制度创新举措

(一)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综合考量多维度因素。构建全面精准职称评审体系。教学评价重多元成效,如主持省级以上精品课程、获教学成果奖、指导国赛获奖等,应获高权重认可。科研评价聚焦成果质量、创新及与教学关联,像攻克技术难题、推动行业进步、助力区域经济且有成果转化的,重点加分。实践能力评价细察企业经历深度广度、技术成果、研发服务能力及教学融合水平。教师社会服务活动,如企业咨询培训、社区教育文化建设参与情况,也纳入考量,彰显高职教育社会服务职能。其次,体现学科专业差异性。高职院校学科门类众多,各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科研方向重点等方面存在差异。职称评审应尊重此差异,建立相应评价指标体系。如工科专业教师侧重于提升科研成果转化与工程问题解决能力考核占比。文科专业教师则侧重关注理论成果及文化社会服务贡献。精准评判不同专业教师成就与水准,确保评审公正合理,激发教师积极性,推动各专业蓬勃发展,提升高职教育整体质量。

(二)平衡教学与科研权重

合理调整权重比例。为纠正重科研轻教学倾向,应依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科专业特点,合理调整教学与科研在职称评审中的权重比例。以教学为主的专业或课程,适当提高教学业绩权重,如基础课程教学部门或侧重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学业绩权重可提至 60% 甚至更高,科研成果权重相应降低。对需要较强科研支撑的专业或教师群体,在保证教学质量前提下,适当提高科研权重,但不宜超过教学权重。通过动态调整权重比例,实现教学与科研平衡发展,引导教师找到二者合理平衡点,促进协同共进。其次,建立教学科研等效机制。职称评审中建立教学科研等效机制,认可教师在教学方面有突出贡献等同于一定科研成果,反之亦然。如教师在教学方法创新、课程建设或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如创建有影响力教学模式、编写高质量校本教材并推广应用等,可视同发表一定级别学术论文或完成相应科研项目。高水平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如开发基于科研成果的实验实训项目、将前沿科研知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等,在教学业绩评价中给予认可。此等效机制打破教学与科研壁垒,鼓励教师将二者有机结合,依自身特长在两领域发挥最大潜力,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

(三)强化实践能力考核

细化企业实践经历要求。明确教师企业实践经历具体要求,设为职称评审重要硬性指标。规定教师一定周期内(如每5年)须累计不少于一定时长(如6个月)企业挂职锻炼或实践工作经历。实践期间,教师深入企业生产、管理、研发一线岗位,参与项目运作,了解行业技术与市场需求动态。结束后提交详细实践报告,包括岗位工作内容、实践成果、对教学启示与改进建议等。其次,加强实践教学能力评价。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是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从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学生指导到教学效果,全面考核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加强评价,推动教师提升能力,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筑牢根基,助力学生成长与发展。

(四)建立动态评审机制

灵活设置评审周期。突破传统职称评审固定周期限制,依教师不同情况与工作业绩灵活设置。对教学、科研或社会服务突出的教师,如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重大科研项目突破或为地方发展有杰出贡献者,设破格评审通道,不受常规周期约束,及时晋升职称,肯定激励其卓越贡献。其次建立评审过程动态跟踪机制。职称评审中建立对教师工作业绩与职业发展的动态跟踪机制。自教师提交评审申请起,评审机构定期跟踪评估其教学、科研、实践等工作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借动态跟踪机制发现教师职业发展亮点与不足,为其制定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促进可持续发展。

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创新任重道远,对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平衡教学与科研权重、强化实践能力考核及建立动态评审机制等创新举措,可有效解决现存诸多问题,使职称评审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公平且具有激励性。这将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与活力,引导其专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在新职称评审制度引领下,一定能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作者:石百科,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

[责任编辑: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