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好评中国·追光青年】不断提升青年的数字素养

最新追光青年-文章配图

作者: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会首席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 杨雄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青年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和社交形态,更在深层次上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文化认同。青年在享受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技术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适应难题、就业压力和发展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对此,有必要加快普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提升青年的数字素养。

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人工智能观。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如何让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怎样培养人”是当前一个重要任务。第一,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人工智能观。引导青少年系统看待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正确认识、掌握人工智能的功能与发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二,针对未来一些重复性高、创造性低的工作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趋势,助力青少年挖掘自身潜力,提升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利用好AI新技术、新工具,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让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学习赋能。第三,引导青少年理性看待人工智能的风险性。科技创新历来都是“双刃剑”。它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类,也可能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不确定性,成为风险的源头。

青年应更加注重职业生涯规划与“软技能”学习能力。未来社会是人类与机器共存的时代,有很多难以预知的变化,与机器共处是青年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第一,“软技能”是指与自我管理、沟通、交流和领导力等相关的技能,青年应进一步增强“软技能”实力,以应对未来职业生涯中的不确定性。第二,青年不仅应学会运用智能助手、智能聊天机器人、健康监测和健身APP等技术,管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习惯,养成积极的生活方式,还应学会运用理财、风险评估等智能技术,理性地进行财务管理等。第三,青年应学会运用智能人才平台和职业测评技术,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使未来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出现更多的虚拟化办公形式,这将使社交网络和线上个人品牌变得越来越重要。青年可尝试建设线上个人品牌(IP)和管理个人声誉等。

推动学校教育深度变革。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可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拓展教育资源和空间,促进教育公平和开放。在“新课标”和“双减”政策大背景下,一方面,教育正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转变;另一方面,乐于拥抱AI的青少年也在促使学校、老师做出改变。第一,在教育模式转换上发力,其关键在于学校教育要素的改变,优化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平台建设和资源建设。加强对教师AI使用能力的专业培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将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培养学生的全过程。第二,学校教育应注重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设计思维和交互思维,提高学生高阶认知能力、创新能力、联结能力、意义建构能力与元认知能力。并将学生培养过程的效果评估数据反馈到课程设计、教学安排中,加强跨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第三,量身定制教育方案,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定制分析,为教师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课程推荐。第四,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人工智能的实践能力。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学习社区”,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交叉融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和合作,使其学会运用人工智能开展创新实践与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学校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时,应重视保护学生的信息与隐私。

注重对青少年创新思维和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人工智能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一场深刻的思维变革。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青少年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一,拥有感性的思考能力,而不仅仅是理性思考力;拥有应变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规划能力;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职场竞争力。在AI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明显。掌握运用人工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职场需求。第二,培养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促进其身体健康、心智健全和积极情感发展。第三,多元化实践能力是青少年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石。家长应尊重孩子的兴趣发展,通过项目化学习、参与社区服务、志愿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等,促进青少年人格品德、审美情感和数字伦理的提升。

总之,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便捷、挑战与颠覆性变化。在这场人机交互的革命中,人类应积极拥抱AI技术,并保持清醒、反思和定力,积极探索数字化生存新可能,把握AI技术发展新趋势,顺应数字时代,迎接智能时代,享受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福祉,同时积极培养具有数字素养与能力的青年,唯其如此,才能使我们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