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要答好乡村人才“引”“育”“用”三道题,以人才之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答好“引才”之题,让人才招引活起来。要坚持多元化引才,以需求为导向,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全面掌握人才缺口,量身打造“引才清单”。打好“乡情牌”,充分挖掘同乡会、校友会资源,加强与在外青年人才的常态化联系,举办座谈活动,邀请高校毕业生回乡感受家乡发展,铺好回乡创业、服务基层的“归雁路”。打好“服务牌”,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建立“一对一”联系长效机制和常态化关心关爱机制,强化人才专项经费保障,解决好住房、教育、医疗等“关键小事”。既提升“硬环境”又提升“软环境”,让引进人才生活安心、干事舒心。
答好“育才”之题,让人才本领强起来。人才振兴不能只“引”不“育”,如果只顾眼前,那么所谓的人才振兴也只会变成镜花水月、空中楼阁。要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计划”,制定人才培育工作方案,把中青年优秀人才作为重点,积极培育农业、电商、文化等领域的本土优秀人才。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依托本地特色资源,注重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采取“集中+分散”“理论+实训”等多种形式举办乡土人才培训班,通过邀请“土专家”“田秀才”等专业人才讲解农业种植技术,组织乡土人才前往重点项目产业基地实地观摩学习先进技术、交流研讨等方式,助力乡土人才掌握新技术、使用新装备,实现人才成长与乡村发展的同频共振。
答好“用才”之题,让人才赋能热起来。“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才引进来,更要用得好。用人要注重个体差异,根据专业特长、能力优势、工作经验等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切实提高人岗适配度,实现用人所长、人尽其才。定期组织召开谈心谈话会,近距离、多角度、全方位了解人才的思想动态、未来规划等,将优秀人才愿景与本地发展实际相结合,让人才在基层也能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在乡村大展拳脚、施展才华。针对人才不擅长的方面,也应进行适当锻炼,促进年轻人才成长为“多面手”。(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小湾东镇党委 李雪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