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是以价值创造为中心,基于产业分工形成的连贯生产、流通、配送、消费等环节的价值网络体系。产业链质量提升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质量基础设施优化、产业链提档升级、产业链韧性与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等方面。近年来,苏州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的“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指示精神,以及上级产业链质量提升工作部署,成功探索出“创新驱动、纵横联合、数实结合、一体推进”的苏州产业链质量提升新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一、做法与成效
创新驱动。苏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建立质量创新联合体实现整合融合创新和“抱团”发展,赋能苏州重点产业链质量跨越式提升。质量创新联合体是苏州独创的产业链质量提升模式,苏州目前已在光通信、“机器人+人工智能”、纳米新材料等产业建立了17个质量创新联合体,并产生了显著的质量提升效果。如光电产业质量创新联合体明确了海洋光电缆等重点产品领域的发展规划和路径,先后协助攻克了深海通信装备系统关键技术、万公里深海传输、万米深海水压和深海长寿命应用三大世界难题,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开展全产业链质量管理认证、绿色供应链低碳认证和数字化认证三项江苏省级认证创新示范试点项目,建立了全国首个光通信产业全产业链质量管理体系团体标准。同时,联合体积极推动标准制定,为光电产业560余家企业提供共享资源。
纵横联合。一方面,以横向产业内联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质量创新联合体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实施质量技术联合攻关,着力解决产品性能、品质等关键核心问题,形成质量改进成果1000余项。如纳米技术应用产业质量创新联合体依托苏州工业园区30年建设成熟实践,协同推进质量创新、质量提升、质量比对和质量攻关,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术,成为国家纳米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区,并跻身全球五大纳米产业集聚区。另一方面,以纵向产业链融合促进上下游质量一致性管控。在质量创新联合体带动下,通过借鉴龙头企业质量管理成功经验做法,促进设计、材料、工艺、检测、应用等产业链上下游标准和质量管理衔接,推动上下游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质量协同发展。如冶金产业质量创新联合体建成精品冷轧工艺工装件动态管控平台,对20家冶金产业上下游企业工业线材核心指标进行能力验证比对,组织专家分析诊断企业关键工艺技术、过程控制等问题,形成改进方案13个,2个省级质量攻关项目成功落地,培育了沙钢、永钢等一批链主企业和质量标杆,引导产业上下游企业统一质量技术指标,推动了全产业链质量提升。
数实结合。即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和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实体网点集成服务相结合。一方面,以全方位数字赋能实现产业链质量变革创新。质量创新联合体推动全市具备“智改数转网联”基础的企业率先参与质量管理数字赋能工作,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质量管理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与质量管理融合发展,引导发展网络化协同、共享化生产新模式。如服装产业质量创新联合体龙头企业波司登,通过应用服装智能质管数字系统平台等措施,将大数据融入企业设计研发、采购制造、仓储物流、零售运营、用户服务等关键环节,联动监测原辅材料、成品和售后服务质量,以质量信息远程共享实现上下游企业动态管理、及时反馈和持续改善,促进了产业链企业的质量提升和质量管理数字化变革。另一方面,以全生命周期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实现产业优化升级。苏州已建成以涵盖1个市级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5个产业“质量接力站”、64个“质量赋能站”为主体的“1+5+N”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网络布局,以“质量赋能区域全覆盖+质量接力产业全链条”工作模式,精准服务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深入推进“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行动”“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动”“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质量赋能伙伴计划”等,2023年以来,服务企业1.8万余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4000余个。
一体推进。近年来,苏州全面贯彻省局部署,坚持产业链质量提升全市一盘棋,充分调动整合区县力量,统筹谋划、整体布局、合力攻坚、压茬推进,着眼“点”上突破打好攻坚战,着眼“线”上联动打好升级战,着眼“面”上提升打好协同战,一体推动产业链质量提升工作。2022年1月,《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了重点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高水平构建一批具有苏州特色的产业创新集群;8月,印发《关于推动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数字赋能型服务、知识驱动型服务、消费导向型服务三大重点方向;9月,印发《关于强化机制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和新兴服务业细分领域发展的工作意见》明确产业创新集群16个重点细分领域及新兴服务业10个重点细分领域。2023年始,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领导小组印发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 年),聚力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2024年初,苏州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形成两大重点战略布局,即“1030”产业体系和“311”服务业体系。其中,“1030”产业体系提出构建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311”服务业体系,“3”是指要素支撑服务、质效提升服务、商务专业服务等3大重点方向,“11”具体包含11项细分领域,其中着力突出了碳中和服务、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服务、工业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新的领域和方向。
二、对策建议
一是坚持全国一盘棋,借鉴苏州成功经验做法,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创新产业链质量提升新路径、新方式,进一步深化、实化、细化产业链质量提升工作,全面推进产业链质量提升。
二是因地制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条件,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链,由一位链主企业所在地政府领导作为链长主抓,由一个政府部门牵头落实,并建立一支产业基金提供资金支持,通过政产基互动互促,实现产业链联动发展。
三是坚持强链、补链、延链、建链四链协同,通过主要面向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链、补链和延链,以及主要面向未来产业创建新链,实现四链一体推进、协同发力、联动提升。
作者:安森东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