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必须深刻领会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和决策部署,明确西部大开发在囯民经济空间结构中的战略基础、战略支撑、战略载体、战略高位和战略保障等功能定位。准确把握西部大开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时代使命,确立旨在完善顶层制度机制设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西部大开发总体战略导向和政策实施重点。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 中国式现代化 战略定位 时代使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202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会议指出:“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准确把握西部大开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定位和使命,保持战略定力,一以贯之抓好贯彻落实,聚焦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准确把握西部大开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战略定位和时代使命,对于在新发展阶段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激发整体社会活力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西部大开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定位
其一,西部大开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基础。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指出:“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这一重要论断从囯家战略发展高度着眼,从根本上明确了西部大开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定位。以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体的西部地区,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1,与周边13个国家接壤,在国家安全与长远发展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①西部地区是确保中国国防安全战略纵深的前沿阵地和战略大后方的屏障区域,为中国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提供了必要战略屏障和战略依托。同时,西部地区也是中国少数民族集居区和边疆地区,全国75%的少数民族居住在西部地区,呈现出典型的“大杂居、小聚居”地域分布特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完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任务重大而艰巨。故此,西部地区在全国资源开发、改革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边疆稳定、囯防安全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不容忽视。
其二,西部大开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由于自然地理、产业体系、市场结构、创新能力和政府管理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制约与相互影响,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存在同质竞争、市场分割封锁、创新能力不够强等问题,经济发展质量有待提升。在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背景下,只有以现代产业、创新体系为支点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布局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能级创新平台,深化平台共建、项目共研、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着力破解制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全力打造创新策源地和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源,引领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才能形成以科技现代化推进西部大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西部大开发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东北全面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囯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二十多年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科技教育、生态环境、民生事业等方面均得到较大改善,极大地拓展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增强了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经济韧性,但西部地区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现实问题依然存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加快西部大开发将有助于改善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重要的区域支撑。同时,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西部大开发对接,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点。西部地区作为陆上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与主要沿线点,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是西部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将积极促进共建“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
其三,西部大开发有助于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陆战略基地和重要安全保障。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富集,煤炭储量占全国的65.95%,石油储量占全国的46.72%,天然气储量占全国的84%,可再生能源资源占全国资源总量的70%以上。②2023年,陕西、内蒙古、新疆三省、自治区煤炭产量达24.28亿吨,占到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2023年西部地区油气当量约占全国油气当量的56%,可再生能源资源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③推进西部大开发需要坚持统筹区域发展、注重囯家战略安全、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一方面,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从西部大开发初期的“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煤东运”,到现在着力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控和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形成国家级矿产资源开发和安全保障能力,均显示出西部地区在缓解石化能源供应压力、降低外部能源依赖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巨大,对于大力发展消费市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其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处于西部大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高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市场空间最广阔、创新能力最强和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是开放型经济由东向西梯度推进的战略承接空间,在囯民经济空间结构和中囯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指出:“提升重庆、成都中心城市综合能级和国际竞争力,处理好中心和区域的关系,强化协同辐射带动作用,以大带小、加快培育中小城市,以点带面、推动区域均衡发展,以城带乡、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城市群发展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重要支撑,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互动、助力全国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地位显著,其战略定位是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定位是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的全国第四经济增长极,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协同辐射效应,打造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已成为全面优化长江上游地区资源配置、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实施重点,在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辐射带动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以科技现代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创新网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布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其五,西部大开发是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指出:“要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强化生态资源保护,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建设,深化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生,推动产业向低碳、循环、可持续方向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战略任务。西部地区是中国大江大河的源头,森林、草原、湿地、湖泊、冻土、冰川等主要生态载体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产性破坏、地质性破坏、气候性破坏导致的西部生态问题类型多样、影响广泛,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可以认为,没有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的全面提升,美丽西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全国整体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
西部大开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时代使命
第一,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是以西部大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首先,严格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总体部署和政策举措。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各级政府的实施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分工,确立突破利益藩篱、构建长效机制、激发内生动力的制度安排,从更高层面、战略全局谋划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系统统筹阶段目标、管理体制和重大政策。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部署,协调解决重要问题,督促落实重大事项,监督西部大开发战略进程。其次,西部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切实承担起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时代使命和主体责任,落实各项建设任务,重点依托国家战略规划和宏观政策导向,创新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产业发展壁垒和市场体系封锁,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科研体制、跨行政区经济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形成管理体制协调互补、发展规划协同编制、产业体系共同构建、创新系统共同培育、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协同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制度安排、运行机制与实施重点。最后,在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领域、区域协调机制、信息交流合作、政府联席会议、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探索创新,大力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项目的协同配合,加强交通、产业、科技、环保、民生政策协同对接,重点在重大战略部局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生态环境保护、开放改革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领域合作事项取得积极进展。同时,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区域发展能级和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加快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进程,加大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强化战略协作和政策协同,加强平台对接、数据共享和利益共享,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协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探索建立不同类型跨省共建的省级新区、跨省税费征管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领域的协同管理平台,重点依托政府协同行政管理、基础设施协同建设、产业体系协同构建、技术创新协同合作以及市场平台协同搭建,从而实现协同发展,在重大项目布局建设等方面加强协调衔接,共同争取国家支持。全面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坚持高质量发展,重庆、四川需要制定出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等省市级层面政策文件,建立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行机制,共同推动一批重大合作平台和项目先期启动建设,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改革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事项取得积极进展。协同助推重庆成都双核联动发展,确立鼓励重庆西进、成都东扩的财政、金融、产业、投资、人才等两地协同政策,探索建立两省市改革举措和支持政策异地同享机制,最终通过制度、管理、产业、创新、市场共同交融形成的协同辐射效应促进成渝单核圈内辐射、成渝双核相向辐射、成渝双核向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辐射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第二,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是以西部大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西部大开发需要立足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科技能力和发展水平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矿产、能源、化工、农牧业、旅游业等西部地区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把强化新兴制造业要素创新性配置、依托自主创新强力推进制造业深度转型升级、加快先进制造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技术改造作为加快推动建设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数字化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政策指引,把以智能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为核心的制造业深度转型升级作为优化重构新型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提升制造业现代化水平,有效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现实任务。重点强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水平分工和垂直整合的结合,实现西部地区产业循环与国际产业循环的高效衔接。大力推动制造业差异化、规模化、集群化和均衡化发展,推动集群协同创新和集群企业国际化发展,把形成跨行业、跨区域、跨国别的制造业协同发展态势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强化产业辐射的战略重点。重点聚焦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轨道交通、能源装备、仪器仪表、数控机床、汽车制造等领域,培育产业分工合理、协作效率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完整的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改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重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高智能化、多品种、小批量柔性生产能力,增加高技术、高品质、高价值制造产品供应,完成以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为基础、以产业技术创新为主线、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主体推进西部产业现代化、以西部产业现代化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时代使命。
第三,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以西部大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养、引进、用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是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使命。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需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推进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创新型省份为主线,培育全国及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重点支持成渝科技创新中心、西安全国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各省、自治区、市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开放创新合作,支持加快实施一批事关产业发展核心技术与重大民生保障的科技创新行动,突出“政产学研”有效协同,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培养、引进、用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通过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创新能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搭建产业创新平台、布局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工程为重点,实现由注重外部技术引进向重视内在自主创新转型。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体系,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和替代接续能力,坚持引进吸收与自主研发相结合、技术升级与产业创新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市场开拓相结合,把通过增强关键技术、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强化新兴制造业要素创新性配置、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及依托自主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带动传统产业实现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作为以西部大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第四,全面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是以西部大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把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使命,进一步破除妨碍资源要素配置、区域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市场分割封锁,建立适应新业态、新形式、新模式特点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运行规范、公平竞争、监管严格、充分开放的国内统一大市场,营造高标准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氛围,通过开放型市场体系加快市场一体化建设。优化区域互助机制、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互设分支机构,推动要素市场跨区域共建共享,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西部混合所有制改革产业基金,吸引更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降税清费,打破“隐形门槛”,强化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加强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通过开放型产业体系促进建立产业转移对接机制和协同发展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推进沿江、沿边、沿海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试点,实现更大范围的通关合作和无纸化电子通关,加强市场监管合作和推动人才市场信息共享,真正把完善、优化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作为以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平台。进一步完善沿边地区各类产业园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囯经济走廊布局,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中亚、西亚、南亚等国家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建设国际物流通道,开通更多的国际货运班列,通过开放型外贸新体制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新疆推动“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等,支持重庆、四川、陕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等,提升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致力形成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以大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西部地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第五,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是以西部大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建设美丽中国是以西部大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代使命。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继续优化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工程,大力加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三江源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不断加强西部地区重点流域、水域的污染综合治理以及推进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法治化进程。健全要素流动、区域开发和生态系统良性互动的协同治理机制和协同保护机制,全面提升西部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深入推进美丽西部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综合运用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绿色金融等政策手段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扶持绿色产业发展,鼓励制造业清洁化、高效化、减碳化发展,在降低成本、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同时增加绿色产品供给,通过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的新增长路径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融合化转型发展。从囯家战略发展高度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降低对传统石化能源的依赖,优化天然气利用,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构建联通西部重大水系、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战略生态工程体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打造具有西部特色的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健全完善绿色产业发展标准体系,最终形成能够进入国际经济循环、分工体系完善、创新能力强大、质量效益优良、生态绿色发展的区域经济优化结构和经济生态良性循环态势,为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绿色化产业体系和经济发展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西部地区经济深度转型升级创造基本条件。
(作者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导)
【注释】
①杨开忠:《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经济学人》,2021年第3期。
②《西部地区12省份组团发展—关注宁夏代表团建议之一》,《宁夏日报》,2024年3月6日。
③《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瞭望》,2024年第39期。
责编/谢帅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