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职能,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国务院国资委把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产业焕新行动和启航行动部署的主要方向,开展“AI+”专项行动。中央企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把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产业焕新行动和启航行动部署的主要方向,加快推进AI大模型赋能场景应用,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中央企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闻生产和传播应用成效
重构新闻生产流程,优化内容生产效率和传播量级。一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内容采编分发流程,提升全媒体新闻资源的汇聚共享使用水平。依托天翼云、星辰大模型等技术底座,中国电信打造并持续优化融媒体平台,实现AI算力驱动、媒资库统一调度、采编流程一体化、多渠道一键发布、全媒体效果追踪,重点建设融媒体平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创作能力和应用,新媒体矩阵覆盖24个平台,粉丝数超7亿,连续多年入选中央网信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国务院国资委“国企好新闻”等多个奖项,在中国企业新媒体指数榜持续领先。二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内容生产力和创造力,丰富中央企业内容素材。中国电信与新华社联合发布“新语”新闻大模型,提供专业新闻稿件全文自动生成服务,采编资格测试成绩较ChatGPT高出12%,被专家评定为“一线记者高级助手”。三是AIGC工具在企业宣传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央视网联合中国能建、中国石化等14家中央企业共同制作的首部国资央企系列AI微短剧《印记》于10月1日在“国资小新”、央视网等平台上线。《印记》收集各中央企业重大节点性影像资料,探索运用AIGC技术,更加生动立体还原历史情节,带领观众一起追溯央企足迹、感受时代印记。中国建筑则在海外传播中探索AIGC技术应用,通过AI绘图技术将中国项目与传统山水画进行结合,打造“山水中建”系列海报,全平台阅读量超48万。中国电信制作发布的AI歌曲 《向新而行》引发热烈反响;通过AI生成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场景,制作《侬好AI》《云上之城“AI”动重庆》等系列视频,描绘中国电信科技赋能下各领域的崭新变化和蓝图,深受网友喜爱。
拓展传播新场景,提升中央企业内容质量与交互体验。AIGC和大语言模型的应用,使数字人实现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的多模态人机交互。数字人技术的成熟促使更多中央企业布局数字人赛道,不断探索虚拟数字人应用的新场景、新模式和新边界,有效助力提高新闻报道效率,打造全新内容运营方式和IP化产业,也带来新媒体平台可视化传播的变革,进一步提升中央企业品牌感召力。中国电信于2022年推出首位虚拟数字主持人“霄逸”并担任2022年天翼数字科技生态大会的主持人;超写实数字人“数数”主持2023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及论坛发布会;生成1:1复刻的仿真虚拟数字主播“二渔”,在创刊《翼周播报》栏目中播报企业重要新闻,截至目前共发刊51期,总传播量达527.7万。此外,新国脉文化公司陆续推出3D数字人平台及2D仿真数字人平台,已打造多个集团及省公司大型活动虚拟主持人。咪咕公司比特数智人“弋瑭”作为新华社客户端“元宇宙看两会”特派报道记者,高效、准确地完成了两会科普报道。
打造服务新赛道,拓展中央企业宣传的触达边界。AI技术为中央企业实现跨平台、跨渠道融合传播带来更多契机,通过AI技术对用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力求主流媒体内容能够更精准地触达目标受众,增强用户黏性。在智慧观赛等方面,在巴黎奥运会期间,咪咕视频推出“AI看奥运”功能,通过AI技术和大数据计算,让用户在视频中一键定位中国运动员出场或夺牌的精彩时刻,或在赛事直播中追踪某位运动员。中国电信基于星辰大模型的3D数字熊猫“苏琳”,整合四川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可与游客实时互动,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语音大模型方面,中国电信发布业内首个单模型支持40种方言自由混说的语音识别大模型,打破单一模型只能识别特定单一方言的困境,是国内支持最多方言的语音识别大模型。打造“声临其境”的超自然语音生成大模型,可应用于智能语音机器人、智慧客服、智慧办公等场景。多模态大模型方面,中国电信已累计研发15种文生图、55种图生图能力,图像生成能力已接近MidjourneyV6,现已面向近千万用户,提供个性化制作视频彩铃的图生图服务。
提升精度和效率,筑牢中央企业舆论的风险底线。一是推进舆情平台数智化赋能,实现监测、预警与舆论引导。中国电信运用AI技术研发舆情事件和敏感词的监测、预警与辅助处理等相关功能,上线“热点预测”功能,对舆情进行话题跟踪和热点识别,基于AI大模型自动预测行业苗头性、倾向性的舆情风险,并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结合自有舆情大模型建立舆情风险等级预测模型,智能筛选并预测可能成为热点的重要舆情,实现对苗头性、倾向性的舆情风险及时发现、有效处理。二是加强AI内容的审核把关,谨防意识形态风险。中国电信目前已实现自研AI审核能力自主可控,审核准确度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中国电信的多模态鉴伪大模型可以有效识别AI伪造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对社会具有严重危害的各种虚假内容,判别准确率达到90%以上;安全围栏实现对用户内容及大模型生成内容的双向检测、实时拦截,违规样本拦截率超95%。此外,联合多方构建治理平台,制定大模型安全标准,提高算法透明度和可解释性,推动安全共治。
中央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闻生产和传播的经验思考
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创新表达呈现,放大传播效能。新闻生产应始终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优质内容是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一是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表达呈现。AIGC技术推动新闻形式的创新,如虚拟现实新闻、交互式新闻等,增强传播效果和用户体验。在创新表达方面,以AI数字人最为典型。在虚实共生的大趋势下,AI数字人被视为连通虚拟与现实的载体,在新闻生产中,常以虚拟主播、虚拟主持人的身份出现。运用AI技术,虚拟角色不仅神态样貌惟妙惟肖,语音语调抑扬顿挫,新闻内容也准确得当、形神兼备。二是用人工智能技术放大传播效能。AI为中央企业及时处理海量数据、快速锁定重要线索、自动生成新闻报道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手段,并支持虚拟主持人全时段传播。可以精准分发,为用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信息,提高新闻内容的触达率。应用智能对话和反馈收集功能,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监测社会舆情和突发事件,协助分析传播效果、优化内容策略。
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夯实技术底座,探索前沿技术应用。先进技术是新闻生产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5G、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不断催生新媒体形态,推动新闻生产模式变革,新闻生产方式、传播手段发生重大转变。顺应发展趋势,中央企业不断构建更为优化融合的新闻传播体系,探索新技术在内容生产、分发和传播各个环节的创新运用。新闻记者对于先进技术具有敏锐的嗅觉,新闻行业也是先进技术应用的前沿领域,在生产环节中不断融入云、网、数、智、安、量子、数字化平台等新兴技术。AI在中央企业的新闻生产技术体系中已不可或缺,AIGC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内容生产和传播。新闻传播与AI深度融合,重构生产模式,拓宽信息渠道,提高新闻撰写、编辑和传播效率,正在推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作为先进技术的先行者与推广者,中央企业将AI技术快速融入企业建设、提供业务服务,也积极应用在企业的新闻工作中。如在重大主题宣传中融入AI绘画、AI视频,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增强艺术表达,带来新的视听体验,进一步吸引年轻受众、触动网民情感,传播力、影响力均将得到有效提升。
以创新管理为保障,释放新闻生产力,提升新闻服务力。今年以来,国资委多次“点题”人工智能。鼓励国资央企加快布局,组织开展“AI+”专项行动,在算力、数据、大模型、场景应用等方面同步发力,加快推动以应用示范牵引AI产业发展。中央企业积极落实国资委要求,加快算力、算法、数据建设,也惠及新闻生产活动,有效提升新闻作品的时效性和准确度,并将新闻工作者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精力思考和创作高质量、有深度的内容。推动培训赋能,提升人工智能对新闻的服务力。一是广泛培训。国资委以及各级中央企业广泛深入开展培训,从管理人员到业务一线全面加强学习,促进员工及时了解AI技术及其与业务的关联,推动认知水平与应用能力整体提高。二是正向赋能。通过广泛开展融合AI技术的新闻作品竞赛活动、为外部媒体提供AIGC技术支持和产品,推动新闻服务力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提升。如中国电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AIGC宣传作品竞赛”活动,已累计策划制作发布AIGC内容413条,传播量累计达1844.59万。
以风险防范为底线,提升监测效率,强化舆论引导。一是以风险防范为底线。防范新闻风险,是媒体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全媒体传播体系重要一环。在新的传播生态下,新闻风险类型更多、频次更高、原因更复杂,分布在新闻内容生产的全流程全领域,并以多种形态呈现,涉及政治安全、文化品质、信息真实等方面,应用AI技术,可有效提升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的精准度。二是提升舆情监测效率。社交媒体推陈出新,网络信息井喷式发展,使得网络舆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传统舆论监测手段已无法满足对海量信息快速准确的需求。在发现舆情热点和应对处理方面,运用AI技术,可基于关键词、语义和情感等信息,对海量的互联网信息进行自动收集、筛选和监测,及时了解掌握舆情动态,发现舆论热点和舆论危机,为舆情应对和处理提供数据支持,争取宝贵的时间,极大地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率。在舆情态势感知和事件溯源方面,可实时监测和感知舆情态势,及时发现和应对突发事件;可通过数据挖掘和关系分析开展舆情溯源,追踪舆情事件的传播路径;可建立舆情预警系统,预测舆情发展趋势和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干预和处理。三是精准强化舆论引导。基于AI技术,可以深度挖掘和分析舆情信息,发现舆论发展规律和趋势。基于强大的算力和算法,可更加准确地把握舆论动向,有针对性地开展舆论引导。情感是影响当前舆论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用户在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平台上的言论和行为,深入了解其兴趣偏好、价值取向和情感倾向,运用AI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准确地把握用户的情感倾向,从而更好地引导舆论走向,实现舆论引导精准化。
中央企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新闻生产和传播及创新策略建议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中央企业既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者,也是应用者和推广者,探索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果,可结合行业特点推而广之,加强组织、加大创新,努力加快形成新闻舆论新质生产力,同时,应充分正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问题,加强治理,培养建设智能人才队伍。
加强组织、加大创新,推动中央企业新闻宣传领域在观念、结构与生态等各个方面的转型。当下正处在工业文明时代向着数字文明时代深刻而广泛的转型进程中。新技术之间融合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融合发展,不断形成新模式和新业态,需要中央企业加强组织、加大创新,不断寻求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以适应变化。运用AI技术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已成为融媒体时代的新态势,不仅极大解放媒体生产力,也使新闻传播更高效、更便捷,开辟全媒体发展的新道路。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新闻传播领域在宏观层面上观念、结构与生态的转型。大语言模型(LLMs)有着比拟人类的认知与再生成能力,顺应这一革命性的变化“为我所用”,可逐步将生产活动中可被数据描述的、可被算法解析的部分交给AI处理,从而聚焦执行无法用算法解析与表达的部分。通过调研可以看到,中央企业中还有一些新闻工作者在认知层面不足,缺乏迎难而上、充分运用AI技术的积极性,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学习,加大创新引领,不断推广卓有成效的新做法新案例,推动新闻生产观念和模式转变、生产结构和生态转型。
深入开展“AI+”行动,推动新闻宣传领域在内容生产、资源配置、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转型升级。据有关部门统计,60%以上的新闻工作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新闻生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加大资源投入,在新闻宣传领域进一步深入开展“AI+”行动,充分借鉴国内外领先企业经验,挖掘和打造更多应用场景,努力推动AI加快形成现实生产力,促进新闻生产转型升级。在平台搭建方面,可将内容发布与用户获取有效整合,实现多终端输出、交互式传播和多样化服务。在AI技术支持下,融媒体平台的基础支撑能力、内容汇聚能力、指挥调度能力、内容管理和生产能力、内容分发能力、运营监控能力以及新媒体支撑能力得到整体提升,实现各渠道信息资源“汇聚共享、统一策划、面向服务、多进多出”。在内容生产方面,通过智能化内容生产工具,能够实现节目内容的快速编辑和制作,拓展和丰富融媒体平台的实用功能,推动内容的统一管理、分类展现和系统检索。在资源配置方面,注重加大新闻人才培养和技术投入,实现高效运营和创新发展。中央企业新闻宣传综合多种技术,智能优化资源配置,可实现媒体的深度融合与差异化表现。在终端建设层面,注重提升用户体验和数据反馈,实现新闻与用户的深度互动和精准推送。在大数据支持层面,发挥数据挖掘、分析和智能推荐作用,进一步实现新闻传播的精细化和个性化。在人才培养方面,在加强AI技术、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加大创新经验推广和面向实践工作的针对性指导。如通过提供新闻宣传和舆情管理提示词样例、标杆案例,培训新闻生产工作者使用大模型,了解如何有效使用,能够产生什么效果,特别是助力员工尽快跨越初期训练大模型不尽如人意、易于感到挫败的阶段,充分发挥AI在审校和创造力方面的优势。可按需增加岗位设置,加强智能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治理,有效降低失真失准、版权及权责归属等风险问题发生。要正视AI技术目前尚未攻克的关键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线索和素材失真失准、版权及权责归属等,密切跟踪前沿动态,加强政策法规研究,通过优化流程加强企业治理,在大力推动应用创新的同时,防范风险发生。要加强政策法规研究,推动合规运用。执行《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要求,如达成AI深度合成服务在全量实体、业务场景、运营环节等作出显著标识,及时更新用户隐私协议。要夯实内容安全管理,落实台账机制。定期检查并更新台账,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安全责任台账、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实体责任台账等。强化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管控,在AIGC输入与输出接口增加审核功能,提高问题处置的及时率。要加强流程安全管理,开展评估复盘。在AI应用启动前开展技术评估,在进行中实施阶段性复盘,持续改进大模型算法,及时做出调整和优化。
责编/钟超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