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产业转型发展,需要在优化结构上下功夫。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全面盘活闲置资源,因地制宜合理策划业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预计全年一二三产比重调整为5.7:67.5:26.8,煤炭占二产比重较2023年下降8%,锂电池、化工、新能源占比稳定上升,三产增长5.3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达71.7%,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后劲持续增强。
“一产固本”做增量
做强大寨农业品牌,走好有机旱作特优之路。昔阳县沟壑纵横,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4%,一产发展受到制约。全县打破区划界限,以沟域为单元,规划13条沟域产业廊带,全面盘活提升现有的赵壁川有机旱作高效农业、界都药茶产业、孔氏西太行干鲜水果、三都万头肉牛养殖加工等十大农业产业园。做大做强干鲜果、肉牛、肉兔等8条全产业链,建成北亩梅花鹿、太行山板栗、东冶头种猪繁育三个华北最大的特色基地。对全县农业合作社运营情况开展调研,盘活经营不善、管理低效、模式单一的合作社,对接园区、纳入链条,扶持9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带动167个合作社全过程参与经营销售,促进村集体增收、农户致富,前三季度一产固投增速32.4%,全市第一。
“二产强县”提质量
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1000P算力的大寨智算中心,布局“5G+智慧昔阳”,加快智慧化场景在未来农业、城市建设、企业发展、生活服务、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提供算力服务。盘活华阳树脂项目,发展绿色化工,签约投资100亿元的“绿电转化氢+N”项目,投产后可实现25亿元产值,提供1000余个就业岗位;紧盯全市甲醇经济“一号工程”,建成甲醇加注站、撬装站3座,加速甲醇重卡推广应用;深化能源革命“五个一体化”,推动煤基固废再生资源材料等项目落地;盘活李家庄露天煤矿开采生态修复治理区2000亩土地,为尚太四期项目落地提供要素保障,目前启动了其中1000亩建设年产20万吨的锂电负极材料项目,加快招引锂电正极、隔膜、电解液等配套产业,全力构建锂离子电池全产业生态;发展“风光电”新能源产业,打造全市最大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夯实工业转型支撑,持续壮大“美丽花园”工业体系。
“三产富民”强变量
用好全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避暑旅游目的地、文旅赋能大县城试点三张“金字招牌”,发展全域旅游,盘活“红大寨、老街区、古村落、好山水、旧厂矿、闲院落”等资源,谋划实施重点文旅项目15个,构建农文旅深度融合新场景,不断提升“最美昔阳红”文旅品牌知名度。
盘活“红大寨”。立足大寨红色文化和生态资源,打造人文生态博物馆,加快大寨5A景区创建。盘活原有的火车皮窑洞,配套建设供暖、供水等基础设施,打造大寨窑洞民宿118间,今年“五一”运营以来,客房持续爆满,累计入住1.5万余人,营收480万元。改造大寨旧村,对村内农家乐、门店统一提档升级成民宿,开发人民食堂、大虎牧场劳动研学基地、非遗工坊、情景演出等业态;盘活狼窝掌等110亩梯田,栽植连翘、向日葵、高粱、荞麦、油菜等彩化经济作物,将单一玉米种植变为“七彩梯田”,大寨从单一的参观性景区升级为体验式综合游览区,游客接待量由原来一年的30万人突破至今年前三季度的60万人,带动户均收入达10万元以上。
盘活“老街区”。盘活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上城街,完成供热供水、地下管网、路面铺装等基础设施建设,惠及周边群众1万余户。通过空间改造、氛围营造、情景创造、美食变造四个维度,植入农特产品、民俗表演、地方美食等业态,打造文创集散地,规划演艺、市集、花车巡游等多个表现空间,打造了集全天候消费、游玩、文化体验于一体的“那年昔阳”特色民俗街区。7月13日运营以来,入驻商户60家,直接带动1400余人就业,日均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营业额达1000余万元,临街商铺营收是过去的10倍,综合收入1.2亿元。国庆期间吸引游客40万人次,带动西南沟旅拍等多个农文旅场景持续火爆,全县游客量增至420万人次,比2023年增长了14倍,一条街经营一座城、带火了一座城。
盘活“古村落”。因地制宜、挖掘文化,做好古村古院文章。巴洲村借助城郊区位优势,利用原来的旧公园建设森林亲子乐园、共享农场、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农业观光园等,运营4个多月吸引2万余人次游玩研学,200余人认领菜园,带动村集体增收15万元;盘活西南沟村古村落,改造清代民居毛家大院,植入乡村美食、婚礼庆典、古装旅拍、太极康养等业态,打造幸福家庭旅拍基地、传统礼仪传承基地、太极文化养生基地,打造“花间晓院”民宿、“毛家小馆”餐馆、文创院子,推出泥炉小院特色砂锅、围炉养生功夫茶等冬季特色餐饮。5月份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3万余人次,国庆期间单日突破万人,营收360余万元;长岭村盘活村内古院落,实施“五彩梯田·秀美画卷”“古村盘活·秀楼民宿”等工程,布局非遗工坊、特色民宿、乡村研学等业态,入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南庄村盘活利用二月河故居,创建二月河文学艺术村,发展沉浸演艺、亲子游乐、特色夜游、主题餐饮等业态。
盘活“好山水”。依托全县94%的山区地貌、14条大小河流以及独特的气候生态优势,利用已经修成的680公里户外越野步道,串联115个村庄,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康养休闲度假产品。崇家岭村盘活森林生态、闲置房屋等资源,谋划实施森林康养、亲水民谣码头、环山自行车赛道、林间栈道等项目,建成星光营地27处、太空舱5个。今年以来,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促进村集体增收60万元,吸纳长期务工人员120人,人均增收1.5万元。郭庄村按照“村库联动、以水兴村”理念,盘活水库资源和闲置办公区,打造“坝上淼芦”湖景民宿70间,建设营地帐篷100个,发展皮划艇水上运动、露营烧烤、观光采摘等业态,打造省级水利风景区,吸引游客1.6万余人,带动各类消费45万元。沾尚村立足潇河源生态优势,盘活闲置用房等资源,利用废旧材料打造潇河源文化主题公园、酸菜坊、辣椒坊等“十景六坊”,建设“无废村庄”,成为美丽经济新名片。
盘活“旧厂矿”。盘活改造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废弃水泥厂,打造华北首个短剧拍摄基地、国内首个工业主题影视拍摄基地,“六通一平”正在推进。利用废旧采矿区,谋划矿坑生态修复及运动园项目,发展跑酷运动基地、极限探索公园、汽车营地、越野摩托训练基地等业态,让废旧资源变成富民产业。
盘活“闲院落”。盘活乡村大量的闲置房屋院落改建民宿,推出“大寨窑洞、昔阳院子”民宿品牌,打造太行民宿集,“溪宿”、柴火小院、梦葫芦山庄等6家民宿入选山西省太行人家。南郝峪村立足毗邻A级景区优势,盘活旧学校和集体闲置用房,建成“溪宿”精品民宿,今年吸引游客2万余人,入住6000余人次,盈利85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石寨沟村盘活村集体窑洞,建成“半山瑶”民宿;水磨头村盘活旧磨坊、供销社以及闲置民居,建成“半山居”民宿;三都村盘活原戏台配房,建成“山都民宿”;孔氏乡盘活村集体窑洞、原学校校舍等,建成“里沙瑶”“梦葫芦山庄”“柴火小院”“龙岩家园”等民宿。全县目前已建成主题不同、风格迥异的精品民宿600余间,入住率达80%,累计营收750万元。
站在新起点,昔阳县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自觉扛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使命,创新实干、勇于突破,努力走出资源型县份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昔阳县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田宏亮)